孩子的腳燙傷了一個多星期,這一個多星期都是的背著上學 ?,今天去輔導班接他,背起他,,一百斤的媽,背起七十多斤的孩,不難,只是每次孩子覺得難為情。
孩子的輔導老師一直說孩子得記住媽媽的恩情,媽的辛苦,我倒是不要孩子記住父母的恩情,這不過是為人父母該盡的責任,因為我從做父母的那一天起,我就誠惶誠恐的,怕做不好而耽誤了孩子的命運,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懷有對孩子一生的責任。
? ? ? 無論我們面對的是什么樣的孩子,都沒辦法反悔或者“退貨”,孩子的命運,某種意義上其實掌握在家長手中。無論父母事業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的失敗。把天才培養成庸才,是對家庭和人類文明最大的犯罪。
如果孩子教育不好,我們大概連改錯的機會也沒有,連補償的機會也沒有,所以我們孩子教育成功了,這幾乎就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為人父母一生最重要的成功!與之相關,我不認同那些對孩子放任不管而大言不慚“兒孫自有兒孫福”的父母?。ㄟ@句話在孩子未滿十八歲上前是不適用的,十八歲后應該就適合用了)
? ? ? 農民種莊稼,光靠愛,不行,只有懂種莊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僅有愛,不夠,只有懂孩子的成長規律才有好未來。
? ? ? 分享兩個故事,僅僅是故事
?(故事一) A近來一直抱怨自家孩子的頑劣。孩子今年初一,不肯學習不說,撒謊、逃學各種惡習都已熟門熟路,更有甚者,偷拿家里的錢物去網吧打游戲,結交社會混混,最近的一次居然還到派出所去帶孩子回家。A為此哭的死去活來,倍感自身命苦,生了逆子。
? 單看A眼下的狀況,或許不少人會感到痛心。但事情往往是因果輪回所致。A并非是有啥惡習,孩子也非在耳濡目染的環境氛圍中成長,A比較貪玩,自認為比較精明,孩子自出生便全權交與公婆帶領,每天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極其少,工作日更是只有晚餐的時候,吃好A便自己忙活自己的事去了,當然,所謂自己的事不過是一些娛樂、可有可無的聚會。
? 這樣的氛圍下,孩子自然是感受的到父母的不上進。而作為隔代的公婆,自然會對孫子疼愛有加,慢慢的孩子的惡習就養成了。
(故事二)
? B卻恰恰相反。同樣是兒子,雖然今年只有一年級卻已出落的相當乖巧,懂事,懂得與父母分享家務,也從不要求沒必要的物品,學習成績自然也是出類拔萃。
? 這樣的教育顯然不是與生俱來的。B在孩子出生后一直堅持自己帶孩子,對于工作也很上心,回家后便照顧孩子,可有可無的沒必要的應酬從來不浪費時間?;叵腴_始的幾年,B也是頗多辛勞,工作忙碌了一天后,遇到孩子小、哭鬧時真是眼淚打轉,那陣子黑眼圈是她的標配,上幼兒園前幾乎沒睡過一夜整覺。A時常灑脫地炫耀自己不用帶娃時,B卻只是笑笑,她覺得陪伴是最好的告白,自己的用心良苦孩子肯定能體會到。
? 事實也確實如此。教育這種東西,就猶如我們吃飯,有些部分終究是會化作我們成長的養分。孩子是張白紙,怎樣的氛圍會培育出怎樣的孩子,教育是父母不可缺少的功課,偷懶不得。換句話來說,在身為父母應該教育的時候想著偷懶,把責任交付于人,那么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也不要想著太多的收獲。這世間,因果輪回,有付出才能有回報,換言之,該自己承受的磨練在應該的時候里沒有完成,那么,輪回宿命,這些磨練總還是要回到自己身上的,誰都逃之不得。
配圖為《孩子去年六一兒童節時表演手語跪乳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