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開始學PS的時候,就一直被普及配色表的概念。
當時的配色表大多都是從攝影或者名畫中選出來的,各種風格的都有,但一來當時剛剛開始接觸平面,見識很少,二來當時的應用只是幫學校部門做做海報,隨便上網找張圖加一些字就可以了,對配色——這種設計者個人的藝術素養,其實沒什么要求。所以雖然配色表是很多,但是并沒有什么用,看不出門道。
到了現在又開始接觸攝影,一邊自己拍、后期,一邊不斷地看別人的作品,再加上用PS也有幾年了,慢慢能看出區別的深層原因。
之前非常喜歡的一個香港攝影師就在自己的Ins上說過,配色中大有學問,想要讓一張照片“耐看”,其實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后來自己開始不斷地拍各種場景,自己做后期的時候才深入領悟了這里面的內容。
在這張圖里,我選了三張這兩天看到的,讓我覺得很“耐看”的照片(第一張就來自我很喜歡的香港攝影師),然后取了它們的顏色,做成六塊的色表。
前兩張都是藍色為主的冷色調,第三張則是綠色和革色。
第一張里,除了人的皮膚,天空、海洋、背心和海灘等畫面構成的顏色在色環上都在藍色區,而從明度和彩度的圖上來看,所有的顏色的彩度都沒有超過60%。整張圖里沒有“鮮艷”的部分,因此沒有特別奪人眼球的部分,也不會讓人覺得“撞到眼睛”而產生厭煩。
第二張里,明度最高的部分就是人的皮膚,其次最為中心的是作為主體(也是主題)的靴子。除了這兩個部分,作為背景的其他元素,如牛仔褲、地面和豎著的墻面,在色環上都是藍色或者紫色的。同樣的,彩度也沒有超過60%。相對于第一張來說,這張的彩度還要低得多。低彩度,冷色調可以更好地表現這種單品的冷感,也會讓人更覺得impressive.
第三張則是綠色和褐色為主,從色環上來看,就是在黃色的兩邊,與藍色接壤的是綠色,與紅色融合則是褐色。
畫面被分為三段,最上方是天空,灰色,中間是樹林,是近黑色(5,5,5)和機身的綠色,而下方是這張照片的主體,舉著槍的男人,以綠色的草坪為背景。所有顏色的彩度都在60%以下,整體明度偏低。這種方案在國內其實是很不常見的,我印象里中國大多數拿相機的人都喜歡明亮和鮮艷,飽和度需要高,人物也一定要明亮。如果讓我去拍,我也一定會拉亮人物的部分,絕對會比現在的圖中亮得多。
由于Instagram的拖動方式,這張照片會從上到下地出現在人的眼前,仿佛很自然的,視線從天空落到地面上,因此構圖選擇和照片最終的載體也是密不可分的。
雖然不是鐵律,不過之后可以做這樣的嘗試,在做完后期后,取一個配色表出來,校驗一下照片的色表是不是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