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在生活中都會使用形形色色的產品。無論硬件還是軟件,在使用的過程中都離不開一個高逼格的詞—用戶體驗,說白了就是“好不好用”。而一句簡單的”好不好用“,看似是對產品在功能設計層面的要求,但實質上是對用戶內心情感層面的要求乃至人性的把控。
產品做出來就是給用戶使用,如果用戶的內心否定這個產品,不買這個產品的帳,那這樣的產品還有什么意義?
互聯網時代,大家都在談需求,沒錯,從原始社會開始,每一件產品的出現的都是為了滿足人的一個或多個需求。產品離不開需求,需求更離不開人。而把握用戶需求成為了每一個做產品必修的一門課。相信大家都看過網上的那幾個講需求的段子,如果沒有我再給大家看一遍:
某富翁選老婆,三個候選人,富翁給每人1000塊錢,讓她們把房間裝滿,第一個MM買了棉花,第二個MM買了氣球,第三個MM有創意,買了蠟燭,讓光線充滿了房間,結果富翁選了胸部最大的那個MM。
還有個類似的故事,有個靚妹選男友,第一個男的說,我要帶你去最幸福的地方,第二個男的說,哪兒都不用去,只要跟你在一起,任何地方都是最幸福的。女孩好感動,最后選擇了更有錢的那個。
用戶是任性的,如果只是看到表面的需求,認真你就輸了。對用戶就是看病一樣,直擊痛處,他發燒了,要的不是敷冰塊,而是能迅速降燒的藥物,直達病根,再往上說病人需要的是健康,是正常人的狀態。不要說人,就連小狗也一樣,有的小狗為什么要吃粑粑,不是說喜歡吃,而是小汪需要生存,活下去!(額,重口味可繞道~~)。?就像上面幾個段子,歸結下來就是馬斯洛需求論的完美體現。
可能有的用戶根本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是你給了,他就要了,而且他喜歡了,就要的更多。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喬老爺子的腎機系列。之前腎機最熱的時候,身邊的幾個朋友說腎機太貴,自己買不起也不想買,因為覺得不!就!一!臺!手!機!,沒必要裝B,買個便宜的照樣能用,何必花那么多的錢來裝飾自己!呵呵,可是現在看他們個個手里拿著腎6,再問他們的時候卻說,不是要裝B,而是手機確實好用,不用擔心太多的問題,而且其中一個朋友給家里的父母都配的是腎機,說是因為可以讓他們減少不必要的麻煩!沒錯,這就是腎機的厲害之處,看似是極致的用戶體驗,在我看來,其實是iPhone更多的是帶給用戶安全感和內心的舒適度。
用戶需求,看似很簡單,但是要真正把握,還需要認真琢磨啊!
除了產品滿足用戶需求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那句俗話-極致的用戶體驗。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個詞聽得更多了。筆者覺得極致的用戶體驗就是要做到-自然,自由,簡。但是要做到這些又談何容易?
現在一些產品中能夠做到的極致體驗,有的時候在用戶覺得就是一個big surprise!,但是反過來想想,難道不就應該這樣嗎?
之前很多人都會說3歲的小孩都知道怎么使用iPhone怎么解鎖,我還是懷疑這樣的說法,但是有次在我將手機交個我朋友家的孩子(3歲多)的時候,他就像拿到一個久違的玩物一樣,不會去把它做長方體一類的物體對待,而是注視著屏幕上的亮光,然后他的下一個動作就是用手!去!劃!然后我就帶著對iPhone的崇敬陷入思考。用戶體驗,就是要讓用戶不假思索的去使用這個產品,don’t make me think!
好的用戶體驗也許會讓用戶在一瞬間愛上這個產品。就拿現在的O2O市場來說,用戶對同一種業務的選擇可以說有很多種,這時候各平臺比拼的就是用戶體驗。
比如外賣,我的需求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吃到自己訂的飯。但在這個過程中無論從平臺還是物流都會耗去一些時間,平臺上有的平臺選餐步驟復雜,支付環節繁瑣,有的用戶也許就在這一步放棄訂餐并卸載APP,有的平臺會在物流上面花費很多時間,這更是要激怒用戶的節奏啊,要么說客戶就是上帝!這話真是一點也不無道理。看似是個O2O概念下的外賣平臺,其實就是個服務平臺,看誰能夠服務好用戶,誰就是王。
一個用戶體驗好的產品,無論給用戶還是產品本身帶來的價值都是無窮的。
生活中的用戶體驗細節實在太多,無論是APP上一些非常人性化情感化的小細節還是硬件上那些令用戶尖叫的功能。
記得喬納森說過這樣一樣一個例子,他很在意汽車的關門聲音,如果可以聲音減小到最小,但這不一定和汽車結構有關系。這樣的例子又很多,非常優秀的產品畢竟是少數。
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發現用戶需求,解決需求痛點,用戶用起來爽,適配用戶內心所預期就OK!需求和體驗對一個產品的影響深遠,用戶體驗因人而異,可能在某些時候有必要上升到更高層面去思考,甚至將一些抽象的需求提煉出來。但也難免有一些客觀因素影響產品,如何取悅用戶,讓用戶爽,還需要從多角度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