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想念家鄉,跟所有外出打工的人一樣,我對家鄉的思念從未間斷過。懷念家鄉的大山、藍天、小道、、、甚至漆黑的夜晚也覺得家鄉的會更迷人。
? ? ?高中畢業就選擇出來工作的我,并沒有和其它同學一樣選擇享受美好的大學生活,但是盡管選擇不一樣,環境不一樣,我還是經常看到同學們談論很懷念在家鄉的日子。
?出門在外的人,有誰又是不想念家鄉的呢?我想應該沒有人說不吧!
? ? ? 然而在想念之余,我看到的是當地人對外來人口理解與否、尊重與否的問題。不知道有幾個外來同胞們遇到過“看不起外地人”這樣的情況。
? ? ? ? ?我就曾有過。
? ? ? 剛畢業離開家鄉來培訓班學習的時候,我接觸的幾乎都是本地人,當他們在我口中得知我是云南人時,大家都會帶有同樣的疑問和好奇——你們云南是不是很窮?你們吃飯是不是都不用筷子的?你們那的人是不是都很黑?面對這種問題,我都是盡量解釋,但發現并沒有什么卵用,所以只能笑笑為之。
? ? ? 有一次上美術課,有同學問我“你們云南是不是每家都可以種植罌粟?”聽到這樣的問題,我有點尷尬,誰都知道罌粟是毒品,我說不是,她就一定會相信嗎?靜靜的過了幾秒,坐我旁邊的一位女生說:“現在國家對毒品控制的如此嚴格,罌粟作為毒品的原料,肯定也是禁止私人種植的啊”。我到現在都還能清楚的記得她看向我微笑時堅定的眼神,那里面有信任和理解,讓我心酸的心情瞬間溫暖許多。
? ? ? 有時我會想這種疑問,是因為云南地處邊境?因為云南高山四起交通不便?因為云南一度毒品興盛?不論是其中哪一個,都沒有讓人聽了有種“哇,你們云南這么好”的幸福感。
? ? ?其實在他們不知道的背后,云南有著四季如春的氣候,被稱為春城;云南很多地方都是中國甚至世界的旅游勝地之一,風景如畫,景色人,比如大理,比如麗江,還有許多不知名的小地方。
? ? ?這片肥沃的土地孕育著一群善良又質樸的人,可卻鮮有人理解。
?之前碰到過一次“熱臉貼冷屁股”的情況。
? ? ?工作之余去找一個培訓班的同學,聽她說新開了一個服裝店,想著去看看,順便祝她生意興隆。去的路上我正好碰到在學習的時候我們都喜歡吃的當地特產,我就買了一點帶著過去,去到那她的媽媽也在。我和朋友打過招呼,就看向她媽媽說:“阿姨好,吃點這個吧”。可她沒理我,轉頭對著我同學說什么衣服要放哪里才好。
? ? ?當時很尷尬,更多的卻是心酸,突然間就想到在家鄉的各種溫暖。
? ? ?年前在食堂吃飯的時候,同事指著一盤菜問我:“這是不是外省菜?”。我有點嚴肅的說:“我不知道什么是外省菜,我只知道這是什么菜”。也許是感受到我對這類話題的敏感,同事突然靜靜的沒說話了,這樣的情況反倒讓我有點無措。
? ? ? 事后想想,我又何須那樣執拗,畢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離開家鄉,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那種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憂傷。而我,也不可能讓所有人都理解這份辛苦。
? ? ?我能做的,只能是讓自己內心更溫柔,才能抵御類似這種敏感的詞語。
?生活在外地的朋友,應該是很容易感受到‘外省’二字的心酸的。穿的衣服顏色款式和平時不一樣就會說“怎么穿的像個外省仔一樣。”;出門吃東西會碰到“這家是外省人開的,看著就不怎么衛生。”;“這種豬肉是外地豬,不好吃。”、、、、、、
? ? ?面對這種時刻,你們是怎么對待的呢?我后來選擇了聽不懂,我沒辦法和他們爭論,因為即使我暫時贏了,我也還是改變不了他們內心的認知。
? ? ?這是個需要理解的過程,這個過程或許會很漫長。但我愿意用心等待。
? ? ?還記得初中語文課上老師說過的一段出差經歷。她和同事一起出去學習的時候,同去學習的外地朋友們有人問她:“你們云南都吃些什么,聽說經常只能吃野菜,吃飯的時候也不用筷子”。老師說:“我們每頓都吃三七燉雞”,同事奇怪的問老師三七是什么,當時老師幽默的回答說:“三七就是你們說的人參”。然后那位同事驚訝的說:“原來你們吃的這么好的”。
? ? ?后來這位同事慕名前去云南,結果滿載各種驚喜而歸。還和老師成為了朋友。
? ? ?那時聽老師講這個經歷的時候僅僅覺得搞笑笑,現在回想起來,老師這樣的回答更顯幽默和從容。試想,如若老師回以更嚴肅的話語,或者向同事普及云南的各種優點,結果會大不一樣吧。
? ? ?我是外地人沒錯,但我不想要因為自己背負外地人三個字,而變的不一樣。
? ? ?每個人都有不一樣,每個地方也都有不一樣,有好有壞,有強有弱。而我們需要做的是:不管外地人,還是本地人,我們都應該放下心中的那份別扭,重新審視和接受身邊的外省人。
用心感悟,用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