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醒來,看到朋友圈里有人發了個南京出臺的老小區裝電梯的政策,心里暗自竊喜,立即轉到自己的圈里,真希望我們這個小城也能跟得上省城的節奏,為老小區的居民們提供便利。
眾所周知,現在老小區里住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因為80、90年代的建筑基本都是6層的,加上樓層越高相對便宜些,所以,像我們這類普通工薪階層選擇高層的相對多些。
我們小區,在小城中心,十年的樓齡,基本住戶兩類,一類是原地址拆遷戶,一類是當初從農村調到城區的職工。小區綠化面積小,前后樓間距也只不過二十幾米遠,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多數家庭有了汽車,所以停車難成了小區的一個最大問題,加上小區臨近文峰大世界,門前的大道幾乎堪比長安街,一到節日、周末,想開車回個家有時都得等好幾個紅綠燈。再加上時間久遠,小區的外觀斑駁,樓梯也是銹跡斑斑,雖然買房時交了維修費,可遲遲不見維修的動靜,總是今年拖明年,物業公司也換了幾回,原本就少得可憐的花花草草更是凋落得滿地都是。因此,不少的家庭都選擇了重新買房,特別是兒女大了的家庭,更是把婚房選擇在相對合理的小區,留下來的基本都是老一輩了。
然而,能輕易換房子的畢竟是少數;有的家庭的孩子選擇在外地生活,外地買房,家鄉再換房的承受能力非普通家庭所能,只能繼續將就;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生活久了,習慣了,也就不想挪了。所以,即使每天氣喘吁吁地爬樓,我們還是超級愛它,權當鍛煉身體了。然而總是有些擔憂,怕年紀再大些,不方便。比如我的爸爸媽媽每次來城里,都喜歡去妹妹家,一路之隔,她家有電梯,我家就只能靠腿爬。對門老太,80多歲了,本來還可以勉強攙扶著上下樓透透氣,可前不久摔折了腿,這下,只能住在樓下不到十平米的車棚里,假如有電梯,哪需要受這個罪?
所以,當我看到南京舊小區裝電梯的方案時,我很是渴望。希望我們也有機會獲得這樣的便利。如此一來,我就不用再操房子的心,生活的質量也會高點吧。
當然,我知道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距離還很遠,即使政策允許,一個樓梯上來的12戶人家意見統一嗎?現在有些人家連門燈都卸掉了,就不算安裝費,每月的維修運營費、電費呢?
所以對于老小區裝電梯的念頭,我只能在這樣的天氣了,發發呆,做做夢而已。
不過,慶幸的是有沒有電梯,都阻止不了我在六樓的陽臺上獨自妖嬈,就像現在,勞累了半天,走過一級一級的臺階,有書香、花香,果香等在一旁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