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秦王想獨霸天下,派兵向燕國逼近,燕太子丹萬分恐慌。流落到燕國的荊軻為了報答太子丹對自己的恩德,準備赴湯蹈火,刺殺秦王。怎樣才能使秦王接見自己呢?他苦苦思索,終于想起了秦王的仇人樊於(wū)期(jī)。樊於期是秦國將領,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國避難。秦王正用千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買他的頭。荊軻想,如果我將他的頭和燕國督亢的地圖一起獻上,秦王必定會高興地接見我,那時就有機會行刺了。于是荊軻前去拜訪樊於期,把刺殺秦王的計謀告訴他。樊將軍聽了,激動而憤怒地說:“這正是我日夜盼望的事啊,今天終于機會來啦!”說罷,拔劍自刎。荊軻將樊將軍的頭裝入木匣封好,又將一把有毒的匕首藏在卷起的地圖里,與太子丹商定了啟程的日子。
出發那天,太子丹和了解內情的朋友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帽,來到易水邊送行。大家迎著刺骨的寒風,心情異常沉重。
這時,高漸離在岸邊敲起竹制的樂器,荊軻和著樂聲高聲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那慷慨激昂的歌聲激蕩著易水,震撼著人心,連頭發梢都向上豎了起來。佇立岸邊的人們禁不住掉下熱淚,目送著壯士的車馬漸漸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