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政治家在獲得成功之前,都有一對很善于傾聽意見的耳朵,即便很尖銳的意見,他們也會硬著頭皮,紅著臉皮聽下去,一定要刻意培養這種樂意聽取意見的雅量。曹操初年,盤踞兗州,勢力小,地盤小,人員少,為人很直率,對人對事,喜怒都寫在臉上,屬于本色表演。兗州名士邊讓自恃威望高,名氣大,對曹本人以及曹的政策,包括“唯才是舉”,進行了全面地,無情地謾罵。曹操不遮掩,沒耐心,毫不客氣把他拿下,邊讓意識到曹操來真的,嚇破了膽,磕頭求饒。曹操說求饒就能活命嗎?以你為首的一批人說我虛偽、狡詐,為人民是假,為權利是真;熱愛人才是假,培養奴才、走狗是真,你們這些偽知識分子不但不來幫政府,還大唱反調,給我們的敵人,什么袁紹,袁術、呂布、孫策站臺,我的身心和名譽受到了巨大傷害,這筆賬能一筆勾銷嗎?
? ? ? ? 他越說越氣,說完一揮手,邊讓就死了。邊老師的聲望救不了他的命,曹大人的聲望也由此敗壞,一些有學問的人不來投靠了,一些不受待見的人趁機離開,“邊讓事件”讓他們猛醒,紛紛和曹操這樣的專制軍閥分道揚鑣。
? ? ? ? 曹操意識到自己政治上的不成熟,在起步階段,他還沒有搞一言堂的實力,說話做事不上路,人家隨時跳槽,他身邊少一個能人,敵人那里就多一個人才,這是折本的買賣。為了改善形象,建設一個人才高地,廣泛爭取人才,他必須把狐貍尾巴暫時收起來,笑臉相迎,搞了很多危機公關。比如曹操特意作《短歌行》詩,廣為流布,詩中“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等詞句反映他求賢若渴的迫切心情。
? ? ? ?在做大前,政治家們都虛懷若谷,這個時期的他們最具有超越局限的民主精神,你會覺得曹劉孫平易近人,禮賢下士,他們總是用熱烈的眼光注視著你,和你推心置腹,言聽計從、徹夜長談,但凡得到一點像樣的東西,他們立馬拿出來和你分享,你是他的貴賓、朋友、同志、戰友。“解衣衣爾,推食食爾”,他恨不能把心挖給你,你恨不能“士為知己者死”。彼此都很感動,還留了眼淚。
? ? ? ?只要他們還弱小,你們的好關系就能維持,一旦他們足夠強大,走到了巔峰,還能維持這樣的關系呢?可能性就沒有了,同志,戰友關系基本上會轉化為主奴關系。普通人之間可以同享樂,不能共患難;和帝王只能共患難,很難同享樂,你要是不能及時調整情緒,擺正位置,離倒霉就不遠了。
? ? ? ? ? 前文說過袁紹有一個謀士許攸,是曹操的發小,投降曹操后,獻計讓他燒了袁紹的烏巢糧草,取得官渡之戰的決定性勝利。后來他又獻計,水淹袁紹的冀州城,徹底掃除了袁家的殘余勢力,可謂立下第一功。之后許攸多次在公眾場合,當著曹操問他:曹阿瞞,若無我許攸,你有今天嗎?大家面面相覷,曹操馬上大笑,高興地說:真是哦,沒你哪有我今天哦!
? ? ? ? 人分為聰明和不聰明兩種,聰明的點到為止,大家留著面子和余地,你有功勞領導拎得清,不用說曹操這樣的領導,因此不用急著表功,更不用多次,這會讓領導反感,難道主公水平不高,缺了你就不行?你還要騎在主公頭上嗎?曹操大笑,是高興嗎?他憑什么高興,他有什么好高興的?是為了由許攸來當這個家而高興?還是被當眾叫了小名,幫他回憶起幼年的美好時光而高興?如果曹操的小名叫狗子,許攸是否當眾就叫他賽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