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目前為止,你真正掌握的、熟練的、甚至精通的技能是什么?掌握它的經歷,對你后來習得其他技能有什么樣的幫助?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幫助?
看到這個題目,我有點想放棄寫今天的思考與行動。如果7年一輩子的話,我已經浪費了多少輩子了,我竟然想不出一樣我真正掌握的、熟練的、甚至精通的技能是什么。我非常努力的想找一樣,哪怕任何一樣,講正面管教?騎自行車?約見客戶?......如果前面加上定語“真正掌握的、熟練的、甚至精通的”的任何一個詞,都不能算。
于是有點恐慌,原來我以往的生活里,對自己的要求這么低,僅僅是會了而已,或者說入門而已。寫到這里忽然間想起,刷牙洗臉算不算技能,這可是每天都做的,再深入想,其實,刷牙洗臉這兩件事也沒有真正的刻意的去練習過方法,也僅僅是每天重復著相同的動作,而沒有去思考如何可以把刷牙洗臉這件事做到更有效。這就是我生活中對自己的態度。我從來沒有認真對待過一件事,更嚴重一點,我重來沒有真正的想過對自己好一點。
驚出一身冷汗。再想現在的狀態,這幾個月只字不差閱讀這個專欄,我有改變嗎?有在真正的踐行嗎?拷問過自己后,還真有。從最初的一個個概念的獨立嘗試,到現在,開始能夠靜下心來,感覺到自己在本職工作中開始在專業上從點到面的深入,在閱讀中開始從簡單的抄下文章中觸動自己的內容向開始思考記錄作者的思路邁進。真的似乎進入了李笑來老師在寫作課上講的,好像懂了些什么,卻又說不出來的階段。
跳過去就是膚淺,經歷過去就是深刻。我能感受到我正在經歷這個過程。我希望過段時間我再看這個題目的時候,能夠有我真正掌握的、熟練的、甚至精通的技能。或許這個時間段需要長期到2-3年,但3個月后,我再來看這個題目,我相信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2,你之前一直想學但沒學成的技能是什么?問問自己,當初練習重復次數夠多嗎?又,你是如何低估認為復雜度的?如果讓你重新評估,你會做出怎樣的判斷?
想學到沒學成的技能沒有,學了一些東西但是不精通的能倒是很多。我用我現在的正面管教系統課做實例來分析。這個課程,我會講,但算不上精通。重復練習的次數不夠,不僅不夠,而且是遠遠不夠。
最初開始講系統課的時候,我覺得我教材,有別人的而范本,我只要記住這些知識點和案例,知道怎么講究好了,事實上是,如果你不仔細研究每一個知識點背后的原理,相互之間的關聯,你不知道那么多個體心理學的知識,你終究不明白正面管教里的52個工具為什么是這樣的。再進一步,即使你知道了背后的原理,和足夠多的心理學知識,如果你不在現實生活中使用這些工具,也就是沒有自己的踐行作為驗證,你也不會知道每一個方法實施的時候到底會面臨什么樣的情況,到底別人會有什么樣的反饋給你。所以你看到別人在臺上侃侃而談講課的時候,遠不是你想想的那么簡單。
我確實重新評估過這件事,要向成為一個好的正面管教講師的目標,,為此我需訓練的技能可以分解成:寫作技能(把講課內容寫成逐字稿),演講技能(如何把這些知識講授給學員),增加理論知識(深入的學習個體心理學,學習成年人學習的方法和特點),實踐自己將要講授的內容并記錄,盡量做到:講我所做的,做我所講的。
重新評估之后,我反而更踏實,更堅定我能做的到。內心的焦慮降到最低,安心關注自己眼前所做的每一項具體的技能訓練上。
3,你現在已經知道希望是最重要的東西之一了,那你是否應該花時間琢磨一下,琢磨出一套方法論,去保護自己的希望,是不是?
琢磨出一套方法論還真有點沒信心。但我基本知道了能夠讓我自己保持希望的最有效的方式是,我能夠堅持完成手頭每一項和目標相關的工作,積累一小段時間后,能夠得到一些正向的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