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學校踏入職場已經將近一年了,這九個月來,我經歷了很多,遇到了一批好的同事,交到了一兩個知心的朋友,也看清了自己內心軟弱的本質。
回想人生,大學四年,平凡的我,經歷了初入校園的青澀期,學習逐漸感興趣的探索期,跟某人在一起的戀愛期......聽起來,似乎跟一般的大學生并沒有什么兩樣,但是現在的我,回首往事,卻深深明白到,那段揪心的感情,恰恰卻是我的人生,從巔峰跌入低谷的轉折點。
看著四年間一起讀書的同學,現在有的已經踏入社會,自己創業,變成老板;有的去了外資公司,在日本的IT界學習他們的管理和IT技術;有的還在讀研究生或博士,或在香港,或在美國,奮斗在追逐夢想的路上。這些曾經陪伴過我的人呀,現在已經不在我的身邊,很少聯系或者可以說就像不曾存在過一般,除了極個別的那一兩個,大家似乎都忘記了對方的存在,然而我卻深深明白,有些東西,是一輩子都過不去的。就像W曾經說過,我現在已經不可能改變周圍人對我的印象,除非換個全新的環境,重新開始,營造一個不一樣的自己。曾經,我一直把W當做我唯一的依靠,心里覺著,只要有他存在,我在這段回憶中,就不曾孤單。但是在讀研究生的那一階段,我除了感覺到W對我的深深的冷漠,就什么都不剩了。記得H曾經說過,真正的兄弟,是絕對不會因為你做錯了,墮落了就離開你,他選擇放棄你,說明他不配當你的兄弟。其實,人與人之間,哪有配與不配的說法,就像S說的,生命中在那個階段曾經出現過這樣一個陪伴你,懂你的人,應已足矣。
下筆的時候我在想,事情已經過去那么久了,若是現在寫出來,將來有一天被人看見了,是不是又得掀起一波鬧劇,是不是又想引發一場罵戰。但后來轉念一想,我寫我的東西就好了,我做我想做的就好了,經歷了那么多,我已經懂的,無論你怎么做,這世上總有一部分人會指責你的做法,太在乎別人的眼光,別人的評論,只能迷失了自我。所以,別人說什么都好,我還是想寫出來,以我的口吻,來描述當時,當年,所發生的事。
(一)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里面,父母都很愛我,特別是媽媽,一直把我當小皇帝來養。我和很多喜歡宅的人一樣,不喜歡到處跑,不擅長社交。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出到社會就少了一些閱歷。家庭的教育讓我性格比較孤僻,也比較逆來順受,不喜歡也不擅長與人爭執,比較聽長輩和領導的話。偏偏我的性格有執拗的一面,我比較好強,很多事都不喜歡輸給別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但我又比較好面子,很多事情錯了我不喜歡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還很多時候喜歡自欺欺人,明知道自己說出的話不代表內心所想還是忍不住說了出來。這種性格,導致了我在大學四年,犯下了許多錯誤。而有些錯誤,卻是如此的不可挽回。
(二)
人生轉折點的第一階段,就是從高中畢業到中山大學這段時期。這段時期,在我現在看來,是迷惘的,自己過得糊里糊涂,似乎在被生活帶著走。跟我比較熟的人會知道,我一直就像個長不大的孩子,很少懂得自己去思考一個問題,去解決一個問題。常常有種被人呢牽著走的感覺。那時的我,作為高中入黨的那一批學生黨員中的一員,相較于其他同學,提前了兩天來學校報到。在當時,提前報到就意味著你比起其他人有了更早認識這所學校的機會,也意味著你可以在接下來的幾天里,將自己營造成一個成熟的同齡人,引領其他同學完成報到流程,從而在班上建立自己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