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各種互聯網社交平臺的興起與外部社會活動場域的提供,為社會個體的情緒、情感表達提供渠道,繼而出現諸如“尬舞”、“尬聊”、“尬唱”等與尬文化相關的社會表現形式。相對于主流文化,尬文化是亞文化的一種,此種文化類型是不同的社會群體通過不同的媒介來宣泄情緒壓力,表達對生活的熱愛而逐漸形成的。尬來源于尷尬一詞,字面意思可解釋為使當事人處于一種別扭、緊張、懊惱、難為情的情感體驗,引申為處境困難一時難以處理之意。但在“尬文化”中則體現為當事人自我情感壓力的宣泄,通過浮夸不規則,無規律可尋的舞蹈、聊天形式以及歌唱等形式來進行自我陶醉,在眾人面前把自己的想法通過動作、聲音和語言的形式表現出來,在別人看來這是一種無厘頭的生活方式,滑稽而又可笑的表演。但卻能讓當事人能夠把社會壓力太通過此渠道宣泄出去。他們并不做出反社會的行為,最終的目的就是從內心深處得到自我認可,體現社會價值—“我高興就好”。
?
? ? ? 尬舞、尬聊、尬唱上尬文化的最好體現。尬舞常見于街舞、廣場舞、嘻哈舞、交際舞以及其他具有大眾類型的舞蹈。舞者依所聽到的音樂旋律,根據自己的想法做出無規律可尋的動作,動作不僅浮夸,而且外人看到之后覺得有種尷尬之意。但舞者也會尊重對方的舞技,一方表演完之后,另一方則就開始表演,或者是雙方都用較浮夸的動作在觀眾面前表演。部分尬舞者也通過網絡直播平臺,把自己節目上傳到網絡空間,賺取收入。尬聊意為談話的雙方在利用社交媒體聊天以及面對面的聊天,進行到中途或者剛進入正題之時,一方以聽不懂和不想繼續談話而退出,但說話方不顧聽話方的感受,卻一直在用各種詞語表達其內心的想法,致使雙方都處于尷尬的聊天氛圍之中。尬唱則是發起方中互聯網直播平臺上的諸多正在關注他的粉絲面前,以五音不全,吐字不清晰,卻要一直在歌唱,遭致大批粉絲的語言攻擊,有時也會得到關注者的禮物打賞,但發起人不顧他人的感受,繼續中直播平臺上歌唱。
? ? ? 尬文化主要產生于城鄉結合部和經濟條件稍微好一點的鄉村中低層群體中,以網絡視頻 ,直播平臺,照片等公共媒介來傳播。通過“尬舞”、“尬聊”、“尬唱”等諸多尬文化的表現,可以讓從側面反應出社會底層人士生活訴求于真實寫照,讓跟多人知道他們平日生活消遣的樣子。在高房價、高物價和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中低階層人士生活壓力大,各種不確定性問題與矛盾增多,一些處于高壓狀態的人群急需找到一個壓力釋放的平臺,而尬文化的表現形式正好契合其需求。繼而尬舞、尬聊與尬唱可以成為社會閥開啟的一種有力方式,讓更多的人能夠找到正確的渠道來釋放生活壓力,也為他們構建和打造一個實現夢想的平臺。
? ? ? 在關于一個尬舞團發展的網絡視頻中,其發起人二強,紅頭王,口袋哥,大猴這四人,在成立尬舞團時每個人都有一段曲折的經歷。大猴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個,他是窮人種的窮人 ,在沒有加入舞團之前每個月只有一千多塊錢的收入,有時他也去工地上干活補貼家用,因為窮他的媳婦和兒子都離開了他。他曾經最大的寄托已經離開了他,讓他感到很傷心,覺得這輩子就這么完了。但他心中卻有著想跳舞的夢想,可沒有受過專業訓練。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結識到尬舞團的成員,他們有著共同的理想和生活背景。尬舞團中跳舞時,都會用手機上的社交平臺直播,跳舞的地點選擇中人員較多的公園之中。由于他們的舞蹈和別人跳的不一樣,吸引了較多的觀眾和新加入者。舞團中人員的年齡上到七八十歲的老爺老太,下到二十多歲的青春少年少女。每次開始舞蹈之后,就會看到各種舞蹈姿勢呈現在觀眾的面前。舞姿簡單易學,只要想到什么動作就怎么跳,沒有拘束,也沒有限制。每次跳完之后,每個人都會感到輕松自然。各種壓抑的心情隨著舞姿的擺動就悄悄的走開了。
? ? ? ? 過去很多正式的舞蹈與歌唱節目都是以迎合上層人士的需求而設定。但在尬文化中,很多引領者都已找到屬于自己才華的展現平臺,他們的尬舞、尬聊與尬唱只為自得其樂,陶冶身心,不因一個節目而勞累虛耗,所有的動作,語音都是信手拈來,在表演時不在乎他人的感受,因為他們有懂得自己的觀眾。以“只要我高興就好”為目的。別人尷尬就尷尬去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