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那天周末,在校內住寢室的我,打算隨意找一家店吃飯,看了看表才發現離吃晚餐時間還有點長,店里的人也比較少,找了一個離廚房近的位置坐下了,等服務員把食物端到我的桌上時,我也不著急吃,等我玩完手機后,才發現店里的人越來越多的,人聲嘈雜,可能是因為離廚房較近的緣故,有好幾次服務員搬椅子的時候都撞到了我坐的椅子。
? ? 望窗外望去,外面的天都漆黑一片,好了,無心再冷落著可口的食物,開始開動筷子了。
? ?她是什么時候來的我也不清楚,一直站在我桌前,環顧這家小店一桌坐4個人的,多加了幾個椅子坐了6、7個人,而我卻一個“霸占”了一整個桌子,難怪她會站在我桌前觀察我是否是一個人。
? ? ?服務員不知是不是看不下去,小跑過來,提高了音量問我,在等人,還是一個人,我回答一個人,她連忙招呼站在我桌前的女生坐下,又對還在店門口猶豫的顧客的吼“這里還有座位”,她吼的語氣讓我感到她似乎是在表達對我一個人獨占這一桌的不滿。
? ? 幾個熱鬧桌子上的人更加肆無忌憚,向我投來好奇和莫名地目光。我隱約聽到了有人在小聲討論我,好像是和我同校的住宿生。“她怎么老是自己一個人啊?”對于此時的我而言,店里的白熾燈比剛才照亮的作用多了一層“審問”的意味。
? 閑時的時間終于被打破,看來我必須吃快點,才能讓后面的顧客有座位,不然等會可能會有服務員好言相勸。
? 她坐下來顯的有點急促不安,然而那并不是我關注她的原因,使我關注她的原因,是因為她在用一種抱怨撒嬌的語氣講電話,“我找到座位了,你們在吃飯了嗎?好討厭自己一個人吃飯啊,下次等等我好嗎?”聽到這里我大概明了一些。她并不是經常出來吃飯,甚至還不喜歡自己一個人出來吃飯。我本是無意去批評,羨慕她的生活方式,卻不自覺的想起了自己總是一個人做許多事的心酸。
? ?從幼兒園開始女生就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做什么事都喜歡一起做,上廁所要人陪著,看電視也總要拉多些人才有勁,長大以后有越來越多的事,逛街,淘寶,學跳舞,晨跑……總是不能自己一個人完成這些,要找著自己朋友,閨蜜一起完成好像才有意義。
? ? ?但那些并不是我想要的,如果我想要到一個小賣部去買一個冰淇凌,但朋友必須要到另一個小賣部才能買到自己想要的薯片。如果我陪她去買她的薯片,我將錯過我美味的冰淇凌,如果她陪我去買冰淇凌,她將錯過她喜愛的薯片,兩人中,總有一人要妥協時,爭執顯得心煩,又郁悶。例如此類的事,實在是太多了。
? ? ?當我發現我不能自己決定我想要什么,而要和朋友商量的時候,朋友已經離我越來越遠了。
?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就脫離了女生結伴而行的龐大隊伍。自己一個人完成所有的事,而自己一個人完成這些事和她們一起完成這些事并無有太大的差別。
? ? 離開這家店的時候,雖然思緒繁雜,但腳步卻更加輕快了,抬頭看天上的月和星辰,莫名有一種使人安靜的力量。
? ? ?愕然發現這種閑時,無所事事的感覺,是許多人在陪伴和被陪伴不能體會到的,即使暫時的分離體會到了,也會心有不安,就如同站在我桌前那位年輕的女生一樣,獨處不會使她覺得的輕松,反而是一種不可言說的壓力與負擔。
? ? 我們只能自己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然后自己去體驗其中的喜怒哀樂。在心中淡淡有個分辨,分辨這世間的險惡,冷暖,或美或不美,或厭或不厭,或明或不明的人生。
? ?就如張小嫻所說“天堂和地獄不是兩個世界,而是一個套餐。”你在享受自己獨處時的自在與寒冷的,怎知他人是不是在安逸的相互取暖、訴求談心,你在一個人的房間里自由自在地寫作,怎知他人是不是在結伴游行的嬉笑、打鬧。
? ?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切靜動,都是相輔相成。夜里孤獨的月亮很美,眾多看不清的小星星也很美。正是因為星星的陪襯才顯的月的皎潔和“獨一無二”。正是因為有月亮的“孤芳自賞”才顯的星星是那么的可愛。
? ? 當你在看這篇文章時或是獨處,或是有人在身側,都要記得,不要對與你不同的人抱有惡意和指責,獨處的人不要破壞大家在一起相聚的融洽,而有人相伴的人不要好奇和打擾獨處的人。
? ?我一直覺得我對這個世界的愛憎,都是我對無數相識或不相識的路人態度決定的。
? ? ?寫完這篇文章的真心希望,以后獨自再去這家店,或者是其他的店,都沒有人對我抱有任何意味深長的眼光,和嘀嘀咕咕的討論,你可在坐在我旁邊,但請不要故意用打電話,或各種方式告訴我,你不喜歡這樣的我,或是不想和我坐在一起,另外店里位置設計的合理些,這樣即使在人多的時候,也不會搬椅子總是撞到客人的椅背,那樣的感覺真是不爽。如果不小心撞到了,至少要道歉。走幾步就可以面對對方說有桌位的,請不要面對一個不相關的人用吼的方式。那是最基本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