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衡了各種利弊,比較了多家價格之后,我們一行18人還是坐上了直飛曼谷的飛機。
此次出行團費4500,加上落地簽費240,鄭洛往返大巴100,在泰國各種小費500人民幣左右,自費項目1000多,為期十天的異國游啟程了。因為團友相互都熟識,一路上言笑不斷,很是親密熱鬧。
登機前領隊小杜——一個膀大腰圓,滿臉橫肉的逗B,講解注意事項:安全,泰國生活雖然“zaiyanyan ”(慢悠悠),但是車行迅速,而且是左行右駕(有國王的國家國家都這樣),所以“低頭族”要改掉在國內過馬路扣手機的惡習,因為撞死人只賠20萬泰銖,也就四千人民幣。泰國炎熱,人們喜喝冰水,吃冰鎮水果,冷食居多,異鄉人難免水土不服,忌嘴為要,聽到這些很悵然。
雖然泰國治安很好,貴重物品仍要隨身攜帶,護照丟失極難補辦。曼谷大使館早九點上班,下午休息,而普吉島根本沒有使館。丟失后補辦費、往返機票費自負。
入鄉要知俗才能隨俗。泰國的國教是佛教,在總數6000萬的人口中,有95%的國民是佛教徒,全國共有50多萬僧侶,泰國大約有3萬左右佛教寺廟。佛教教義不僅塑造了泰國社會的道德標準,更對泰國人的日常生活有極深的影響,做一個虔誠的佛教徒是泰國社會的共識。佛教不僅能慰藉心靈,還能使民眾享受和平與自由的生活,成為泰國和諧社會的基石。
與中國不同,泰國人嫁女兒不問房車存款父母條件,先問男方有沒有當過和尚,這是為什么呢?
按照泰俗,每個泰國男子一生中必須出家做一次僧人,一般在二十歲或要結婚之前,短期出家,表示已屆成年和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當然剃度為僧亦有其他目的,如病愈或愿成,為表感激;親喪期間剃度,據說可以把父母從苦難中引渡至極樂世界;也有看破紅塵而長期皈依佛祖,也有為了錢途,經營寺廟也是生意的一種。若杜牧在世必當吟詠“暹羅( xiānluó)三萬八百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對泰國人來說,剃度為僧是一種傳統,連皇室成員也不例外,電影《國王與我》、《安娜與國王》里的拉瑪四世蒙固王( Mongul )少年時,王位被叔叔所奪,為免殺身之禍,潛心為僧27年,沒想到叔叔臨死前竟然良心回歸,王位又變成了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據說后來的王室成員佛法修為普遍較高。
兒子出家為僧,將會給這個家庭帶來歡喜與幸福,給父母莫大的福報。剃度禮很隆重,甚至擇吉日大擺宴席舉村慶賀,入佛門也有要求:先向佛寺報名,同時須有名望的人擔保舉薦,以杜絕逃犯或欠債者混跡其中(警察不能隨便到佛門抓人),當然也不能是殘障者,連缺少一根手指頭也不行。
入門的新僧人先授戒。戒律雖多,仍以五戒為根本,一不殺生、二不偷竊、三不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麻醉,必須堅定遵守所有戒規。僧人須控制自己的言行態度,說話語氣平和,更不可談論是非及口出粗言;走路不可大搖大擺,東張西望。與儒家的克己復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要求頗為相似。
所以普通泰人信得過僧人女婿。
航班延誤,直到凌晨零點才登機,此次航班飛越太平洋和印度洋,是我有生以來歷時最長距離最遠的。想到飛機下面大洋的風濤,馬航失事的陰影還在,和著飛行噪音又惦念家中的幼女、雙親,各種雜亂的事件浮上心頭,還好起飛前我買了意外險,保額100萬,還拍照發給了老公,當然不期待派上用場。到達曼谷已經清晨六點,泰國與中國有一小時時差,天色如中國五點的摸樣,曼谷機場挺大,一下飛機便領略到了異國風情,各色人種,各種口音,沖擊試聽。等候取行李時,我換上了提前在淘寶購買的泰國手機卡(一周期限,100分鐘通話,流量無限額),因為泰國很多酒店沒有WIFI,這讓視手機如情人的我們情何以堪?走出機場,仿佛進了桑拿間,空氣里飄蕩著一股濕霉味,我警犬一樣的嗅覺讓我吃過不少苦頭。
坐上大巴趕往酒店休息,太陽已升起,車窗外的世界白花花的刺眼,習慣于在霧霾中呼吸視聽的我們很難適應這么干凈的陽光直射大地的熱辣,可惜我的近視眼不便戴墨鏡。
在暑熱的霧氣中,看到車窗外穿黃色袈裟的和尚在曙光中沿街托缽化緣。據導游解釋,泰國寺廟都不具炊、不為明日食,僧侶仍以托缽化緣為食,因為不積薪糧,不囤積資財,僧侶才能在求法的道路上,少起世俗欲望和錢財之惑。他們所到之處,都會有信眾恭敬地奉上飯菜及飲品,包括肉食,因為僧人葷素均食。泰人認為僧侶臨門化緣是吉祥的事,而布施食物是一種積德積福的好事,并不認為這是乞討的行為。化緣頗為講究,只能用缽,也只能夠接受食物和藥品,絕對不能接受金錢;出外托缽化緣規定的時間是早上到中午,最遲是中午十二點;而且不得多于七家,如果七家化緣還沒有得到食物,依照戒律也不可以再向信眾取食。
??你想想看,在現代高樓林立的曼谷市里,在擁擠喧囂的車流中,在熙熙攘攘皆為利來的人群間,走來一隊身披橘色僧袍的僧侶就像飄散在古城老街上的橘色飄帶,這感覺好似你在北京鬧市區看到身著唐裝的一群人穿越時空氣定神閑地走來。
由于強大的好奇心,我清晨早起,在曼谷大街上親眼目睹了僧侶化緣的過程。人們脫鞋赤腳,把備好的食物放到僧人的托缽里,然后虔誠地合掌下跪,沒有施舍的傲驕;僧侶們赤腳站定誦經祈福,表情神圣莊重,沒有乞討的羞澀卑怯,也沒有得到食物的喜形于色,心靜如水,不卑不亢。這種古老傳統,這種罕見的儀式在早晨寂靜的街道上反而給異鄉人一種神圣的感覺。像我們這種沒有信仰的人,看到他們如此虔誠肅穆,聽著他們誦經祈福,感覺自己也沐浴圣光,內心澄明,煩惱情仇一掃而光,這一刻的圣潔奇妙的感覺我在青海的塔爾寺看到朝拜的信徒時曾經有過。
但是不管怎么說,宗教和信仰于我而言都是個中性詞。宗教生活容易讓人有極端的出入,能使人心靜如水,也能使人狂熱如火。世間的一切事,都是利弊共存。人性沒有那么簡單,不是一有信仰,國人的素質就提升上去了。如果真要信,就信“頭頂的星空,心中的道德律”。
人只要有一顆簡單忠實善良的心,在現代浮躁的生活和狠毒的人心面前,努力自制,行其所信,平靜歡喜,有沒有宗教信仰又如何。
來泰之前,我就聽過這樣”泰國全民信佛,人人有信仰,泰國人是不會....”這樣洗腦的話,但我也知道泰國新聞爆出的佛門非凈土,虎廟案、嬰尸案以及最近爆出的最著名寺廟的住持貪污了信眾捐獻的幾十億人民幣的善款,還幫著泰國幾大財團和富豪洗錢和逃稅上千億人民幣(向寺廟和慈善機構捐款是可以免稅的 )。這樣的新聞不是幾年才出現一次,而是個把月就會上演一輪。泰國佛門并沒有中國人想的那么清高。
我們看到的民眾的虔誠和僧侶的肅穆也不假,就好像我們嫌惡郭美美和她背后的紅十字會,但我們仍然會捐款一樣,因為我們心存善念,心懷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