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 ] ? ?聽說簡書很快就要改版了,特地截取一些簡書的頁面留念,同時,簡書無疑本身就是非常優秀的產品,web的頁面有很多值得借鑒的思想,是工具和社交型內容平臺的典范。
[產品總覽]
1.市場場景
? ? ? ? 看的出來,簡書本身就是抱著社交的心來做工具產品的,同時,這是一個優質的內容平臺。所以,集結了多目的性的簡書,可以在市場里更好的存活,就算是只被簡書的編輯工具吸引,打算做為私人日記本的人,也會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加入到簡書社交和內容平臺上去,用戶粘性高,擴展性強。
2.用戶畫像
文字愛好者,有社交傾向和自我提升意識的學習人員,普遍年齡層為15-45,以一二線精英人士和接受過中高等教育人士為主要使用群體。
3.產品類型
APP、PC雙線發展型的工具社交平臺
4.關聯產品
知乎、印象筆記、微博等等
5.產品分析
簡書本身的產品交互就非常像一本書,從左到右的功能區劃分,中心區域的界定和不同模塊下的展示都遵循了用戶的慣性。
首頁
首頁,瀑布流式推薦廣場,左側導航欄非常別致,除了寫作模式,導航欄一直存在,同時,導航欄里包含了專題、簡友圈、最重要的寫文章功能,還有下方一系列的用戶中心功能區。往右是簡書用于營造逼格和可能用于廣告運營的banner,再往右是中心區,在廣場時主要分發現、關注、精選文章還有一個是搜索功能。
發現的瀑布流是對應標簽下的文章,標簽的數量和與用戶的掛鉤這一塊需要進一步研究。
關注是你關注的作者動態和話題動態。
精選文章的可運營程度就很高了,同時也可以提高簡書的內容質量和用戶粘性
搜索欄只是用于搜索含有對應關鍵字的文章,并做了字符識別搜索,不知道用戶使用情況如何~掌握搜索就是掌握用戶直接需求啊~
而頭像點擊后是對應的菜單列表,這里是寫文章(主要功能)加用戶中心還有設置,比較雜,但是也相對合理。
專題
專題下的主要展示是專題瀑布流,多了一個我的專題和新建專題入口
文章內容頁,分為該文章被哪些專題錄入,和該文章屬于哪個文集,這是增強用戶了解作者的渠道和文章引流的做法,UI交互也非常強迫癥,完全不會遮住文字啊~
另文章內容頁包含收藏,分享,評論和觀看評論等操作,當然,還有關注~
簡友圈
社交法寶,動態展示和記錄,可跳轉到對應的文章,用戶主頁,專題等
寫文章
簡書建設的編輯工具,其實和印象筆記的交互很像,但是多了很多細節,比如寫作模式,比如字數統計,比如添加圖片和視頻自動給一個標題的小功能,比如自動保存回收站等等,最欣賞的是竟然有個版本管理一樣的記錄,這個產品經理簡直是強迫癥啊,肯定是寫代碼出身的吧。。。我喜歡,嘿嘿嘿~
簡信
關于簡書的其他功能,這里就不多敘述了,在用戶中心功能區里非常值得注意的還有兩個功能,一個是簡信功能,另一個是提醒功能,提醒功能自是不用說的,社交必備,而簡信功能其實是除了簡友圈外,作為簡書的最重要的社交工具,簡友圈是用于時刻關注動態的,而這限于“用戶本身關注的用戶”,但簡信是用于溝通的工具,是跨越了陌生、名望、時間和空間的重要工具,簡書的一切溝通,都是依托這個功能。所以這個功能其實是除了作為編輯工具本身的簡書最重要的功能,在我看來,這個功能比簡友圈都重要的多。
[總結]目前很多平臺都是往內容平臺去走,簡書本身是一個非常舒服的編輯工具,這作為平臺引流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而用戶的自編輯自產出自運營,都使這個平臺具備UC頭條和今日頭條等不具備的用戶粘性,當然,這三個平臺的產品構思本來就差很遠,簡書無論是作為工具類產品還是內容社區,都是非常棒的一款產品,值得好好研究和學習。
[亮點]
1.編輯時的提示
展示了簡書的編輯器部分邏輯,為處理多窗口編輯的方式提供了思路
2.簡書的邏輯非常清晰的,雖然它的目的是多向的,但是他每個模塊都是很干凈的,沒有很重的參雜感,在寫文章頁面,寫文章的編輯入口多達3個,而在閱讀文章的時候,也有寫文章的入口,但是在瀏覽專題和寫簡信時,就像被收拾干凈的桌面一樣舒服,沒有其他功能模塊在中心區域
3.UI真的很棒,我不知道交互是哪里來的強迫癥,無論是簡略而美的icon,還是從左到右的擴展間隔,甚至是每個下拉框不遮文章的構想,都非常棒啊,這是簡書作為內容平臺與其他平臺最不一樣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