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測試:
1、你的孩子在接近別人的時候,是否能運用合適的方式,并考慮別人的感受?
2、別的小孩要求你的孩子停止做某事的時候,他是否能停下不做?
3、你的孩子在看到別人難看的臉色時,他的行為是否會有所改變?
4、你的孩子在與其他人一起玩的時候,是否能遵從別人的意見?
5、你的孩子是否輸得起?
6、你的孩子對于意外發生的行為是否有恰當的反應?
7、當你的孩子聽別人講一件難過的事情時,他是否能表達安慰?例如:用言語或者肢體語言或者眼神。
如果以上答案都是肯定的,那請跳過本文,如果部分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不妨一起來學習一下教孩子學會社交互動。
社交互動的基礎:同理心,我們來分享一下“八步培養同理心”。
第一,留意孩子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關注孩子的社交世界,比如問這樣的問題:“午飯的時候誰坐在你對面?”“今天你和同學聊了什么,他是誰啊,聊的開心嗎?”等等,關注孩子周圍發生的事情。以此讓孩子學會關注周圍的社交世界。
第二,提醒孩子留意別人的感受和反應,讓孩子去思考別人的需要。比如問“小麗推娜娜的時候,你覺得娜娜的感受是什么?”“小青為什么沒邀請小文參加他的生日聚會呢?”在聽孩子的敘述時,一定要認真面帶微笑的聽完,因為孩子的世界與大人認識不同,不要匆忙下結論和變臉,無論他敘述了什么。
第三,教會孩子更豐富、更細膩的表達情緒的用語。孩子能理解自己的感受,并且用清晰冷靜的方式表達出來,是需要不斷互動來學習的。
第四,幫助孩子理解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跟孩子溝通的時候,可以去解釋自己的表情和情緒,讓孩子有所體會。比如傷心的時候,可以跟孩子說:“麻麻不開心”,臉上也需要真的傷心的表情,孩子就會慢慢的領會各種情緒的表情和行為。
第五,幫助孩子學習留意話語當中的暗示。常見大孩子在阻止小孩子的行為中不能成功,比如在操場或者課間的時候這種現象最常見,還有在兄弟姐妹中間玩耍的時候。是因為很多孩子會把別人的阻止不當一回事,而這會造成一些社交的小矛盾。在孩子正確的對一些行為做出反應后,及時的鼓勵,減少孩子無動于衷的行為狀態。
第六,鼓勵孩子多一些幽默感。經常給孩子講笑話或者看喜劇,會給孩子很好的啟發。當孩子試著講一個笑話的時候,鼓勵他并不斷回應他的笑話,他就會講的越來越好,但是也不要夸張的反應,以免孩子走向另一面。
第七,教會孩子回應他人。對于別人講述的事情,要讓孩子不斷練習回應,這能鍛煉孩子理解他人的能力。
第八,鼓勵孩子接納別人的感受。幫助孩子通過禮貌的形式認同和體會別人的感受。尤其是小學階段,女生喜歡搞小圈子,接納和排斥會成為大問題。這時候,要跟孩子多交流,別的小孩喜歡玩什么,愿意做什么事情,來讓她不斷的擴大關注的圈子,而不是固定在幾個孩子的范圍內。
學習社交互動,需要從讀懂各種情緒開始,在家里跟孩子進行分鐘情緒的“情緒表演”是一種不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