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不知道男性作者多么熱愛略帶猥瑣的X絲男形象,知道你們要寫平凡的小人物,寫他從平凡到不平凡(同時借人物彰顯你們不平凡的內心),但你們寫的是猥瑣不是平凡,能搞清楚這個問題嗎?
看過另一篇書評,寫著“想不到我有同情范冰冰的一天”,我也是同感。雖然里面的范冰冰范小爺完全出自作者的臆想,已經基本是另外一個人了,但還是不由得狠狠惋惜一把,雖然她是四旦雙冰中第二個不討我喜歡的,但配本文主人公褚青實在是可惜之至了。
雖然如此,《文藝時代》也是有優點的,就是集中盤點了一下最近這十幾二十年的華語文藝片,雖然看這些影片描寫的時候,我腦中浮現的形象依然是原主演——我知道很多小文藝片的主人公都灰頭土臉一副底層小人物的樣子,但再低微也不猥瑣啊。特別是我喜歡的《蘇州河》,簡直沒法代入書中男主。啊,錯了錯了,本來該夸優點來著,怎么又開始噴主角了?總之,很多文藝電影的解讀、演繹,還有一些場景的描述都很不錯,可是問題來了,有這種對文藝片的理解是怎么寫出這種主角來的呢?我希望不是影評看多了——就書里很多對手戲的細微描寫來看,我認為不是,依然是出自于作者自己的理解,很多的對手戲,哪怕經過了“改編”,跟原來的演法不一樣,在作者的解讀里,似乎都有一種特別的張力,只是我腦中不能代換人物形象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