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最近辭職了。
他并沒有找好下家,所以心情很復雜;但是總體來說,他心里的解脫大于遺憾。
不要誤會,這家讓他急于逃命的公司并不是一家搖搖欲墜的野雞公司,也不是什么傳銷組織。
事實上,這是一家很有名氣的大公司,而且福利還不錯;如果可能的話,M本來打算一直在這里工作到退休。
然而,雖然M承受得起這里的工作強度,也承受得了行業的動蕩,卻最終無法忍受它的企業文化。
當初M入職時,按照公司的要去,他需要一張工牌用的照片。
這張照片拍了好幾次才定稿,因為,他的主管一直覺得他拍照時的笑容不夠正能量。
最終,經過了幾次返工,M終于搞定了這張照片;照片上的他有著廣告式的罐頭笑容。
他的這張照片,連同他作為員工的介紹信息,一起被貼在了部門的墻上。
放在他旁邊的,是20多張其他同事的照片,同樣都是這種笑容。
每張照片下面,都有一句個性化的“座右銘”,M的那一句是:”這個城市,有我奮斗的身影!“
其實這不是他自己想的,而是在主管的指導下定下來的。
他自己本來想用的是蘇格拉底的那句“未經檢省的人生不值得活”。
但是主管覺得這句話絲毫沒有正能量。
這種對正能量的崇拜貫穿在整個公司里。
CEO的各種講話必定激情澎湃。
公司定期會號召全員一起讀各種成功學的書籍。
有的部門甚至有集體喊口號的慣例,其畫面感和某些房產中介店鋪每天早晨的狀況無異。
而且,整個公司都對負面情緒特別排斥,那些被認定為“負能量”的員工甚至會被約談。
至于平常的業務交談,談情懷經常比講問題更有用。
這讓M覺得非常可怕。
更可怕的是,很多公司和學校都非常信這一套,逼著一堆人每天念叨這些。
然而,事實上,人生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不如意的。
那些拼命展現著正能量的人,其實往往心里很沒底氣。
這就好像那些拼命炫富的人,要么是其實沒什么錢,要么就是自己的財富和身份都極其不穩定、不被認可。
這種古怪的行為,是一種根植于人類本能中的防御機制——否認。
如果覺得有什么東西威脅到了自己,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去否定它的存在。
這就比如當你缺乏某種能力、卻又不甘心承認自己弱小時,最便捷的解決方案就是直接否認這種能力的正當性。
而這樣的做法是非常不健康的。
讓任何一種情緒來長期主導一個人,都是有害的,即使這是正面的情緒也一樣。
一個正常人真正需要的,是情緒的多樣性。
我們需要那些正面的情緒,他們能在我們前進的時候給我們動力。
但我們也同樣需要把那些負面的情緒表達出來,因為它們本身就是我們的一部分,是我們最正常不過的需求。
強行壓制它們,只會讓我們異化得越來越嚴重,最終變成連自己都不認識的怪物。
然而,可悲的是,人生里的不如意,十有八九都被掩蓋了。
今天不講正能量
每個人都有表達情緒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