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養?自認為“教養”是一個很重的詞匯,是不可以隨便的把他安放在一個人身上去論斷他的是與否。
為了更確切的理解它,我反復的拜訪了“度娘”。
“辭典上說:禮貌是指言語動作謙恭的表現。
教養是文化與品德的修養。”
“簡單的講:教養是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是社會影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個人修養的結果,尤指在家庭中從小養成的行為的道德標準。”
有人說一個有“教養”的人,一定是接受過高檔教育的富人,也有人說,“教養”不是富人的專屬,我們同樣可以從生活中的點滴培養孩子們的品德與素質,并且必須從自身做起,以便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但是,我們的努力是否會被偶爾的不慎推向滿盤皆輸呢?
近日,被刷屏無數的“蹲地鐵的兩個女孩”,被冠以沒有教養。就一“蹲”而已,把兩個孩子的所有都否定掉。我覺得,頂多是倆孩子有失體面吧!不管她們“蹲”的理由是什么?如果要用“教養”一詞來篤定的話,拍照片并且給搬上網絡的人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吧!
再說說我曾經的鄰居吧!他家兒子可是又胖又壯的,幾個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鬧出了點小矛盾,孩子嘛!也許過一兩天就都煙消云散,又在一起玩的不亦樂乎了!當然,這個時候,家長們更應該開導自己的孩子,應該怎樣做才能冰釋前嫌,更好的相處。這也是最起碼的教育方式。
這位爸爸卻高喊:“不行,我兒子受委屈了!”于是,氣勢洶洶的找到兩個女孩的家里,一頓質問帶嚇唬。大人不在家啊!孩子們直接就哭了。奶奶回來后,聽孫女一說,那架勢也是堪比老虎發威。本就芝麻小事,兩家人卻險些爆發一場戰爭!
在這里,就要質疑那這位爸爸的“教養”修為了。同時,也折射出“熊孩子”就是這樣誕生的!
我身邊有這樣一位女性,和我年齡相仿。兒子讀小學的時候,成績優秀。有一次,錯了一道不該錯的題,被老師留在教室不讓回家。她去教室找兒子的時候,老師正在裹兒子的耳光,半個臉已經紅腫。她憤怒的跑上前質問,老師說他錯了不該錯的題。
這下更惹怒了她,拖著老師要去教育局理論。樓下,老師家長們圍了過來。班主任本想為老師說情,被她一腳給踹到,再也不敢接近。連拖帶拽的倆人進了教育局。最終那個老師被開除,校長受到批評警告。
孩子就錯了一道題而已,就讓老師把臉都打腫了。在老師的眼里,優秀的學生似乎就必須超越一切,哪怕偶爾的粗心都會成為她眼里的沙子,讓自己忍無可忍,大打出手。
我想沒有哪位母親面對那樣的場景依然會心平氣和,彬彬有禮。
林語堂說:“一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的人愛他的父母”。那么,一個人是否孝順,直接決定了他在“教養”的層面所占的比例。
她婆婆去年因腦梗生活不能自理,腦梗的面積交大又復雜,所以,老太太時而犯糊涂,時而又很精明。時而又像個孩子,喜怒無常。
照顧這樣一位老人,是很累的。單說吃喝一日三餐,這個很簡單。如果說到“拉撒”會有幾個媳婦能夠做到周全?
有一度,一連幾日,老太太似乎大小便失禁。更難堪的一幕是,老太太發現自己拉褲子里了,突然就哭著伸手去往外抓,抓到手里了又不知該怎么處理,干脆到處的去抹。這樣,真的是把自己置身于糞便之中了。
怎么辦?我沒經歷過。光聽描述已經是愕然又愕然了。我的朋友戴著口罩手套,給老人換衣洗澡,一一清理。她說,她那幾天根本吃不下飯。一想起就反胃,但是,那是自己的老人啊!我突然覺得,人老了,真的是太可憐了。
話說,“媳婦不是娘養的”,再好也不如姑娘。我卻看到了這位媳婦在做著有些姑娘都做不到的周全。我從心底里佩服她的“孝心孝行”。
還有一位先生,文質彬彬,自稱“一介書生”。十年前,他為了守護自己的員工。差點把一個帶刀的精神患者打壞。事后他說:“如果不是她的女朋友死命的抱著他,讓他不要打了,他真的會把那個人打壞。”那一天,是他們有生以來第一次進入派出所做筆錄。
母親去世后,忽然醒悟“子欲孝而親不待”的教訓,于是把對母親的所有感情全都傾注于岳父母身上,百般盡孝。
岳父幾次生意失敗,他都會想盡辦法使其軟著陸。他的岳父是否真的明白女婿的良苦用心,我不知道,但是他也只在乎老人的身心健康。他會經常打電話和岳母聊天,為她疏散心結。得空就回去看望老人,干點兒體力活,吃一頓岳母做的飯菜,他說跟岳母聊聊天,心情會非常舒暢。
他總是交代自己的太太,照顧好孩子,關照好家里的二老,這份孝心,堪比兒子。
一個人的教養,不能被片面的質疑或者否定。這一輩子很長,伴隨我們的生活千變萬化。我們的性情當然也不會是一成不變的。
教養也許是在用一生的時間去沉淀。那么,我們又何苦那么早的去給予篤定。人言:“百善孝為先”!能夠把“孝”字做到盡善盡美,我認為就可謂稱得上是一個有教養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