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社會注意力已經成了一種很稀缺的產物,稀缺到要不斷的為一件事情保持注意力,仿佛已經成了很奢侈的事情,因為注意力實在是太有限了。
以前我喜歡下載微博,今日頭條,內涵段子等有趣的APP,時常收到他們的推送,而且標題通常滿滿都是誘惑力。我也常常不自覺的跑去點開這些推送,不經意間就把手里面的事情打斷,等我回過神來時間已經過去了很久。所以我后來屏蔽掉了推送,最后來卸掉了APP,為的就是保持自己注意力用在有價值的事情上。
我不是說這些推送不好,每個人都有自己想過的生活。志向廣大和偏居一偶同樣值得讓人尊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而已。你想成為了不起的人就去聽馬云說,想成為內心寧靜與世無爭的人就去聽星云說。不存在馬云在左,星云在右的悖論。
我聽過一個關于注意力很有趣的心理學故事,說一個女孩子失戀了很難過,怎么才能快速讓她解脫出來了?其實這個時候我們想女孩為什么要很難過了,就是因為她把注意力放在失戀這件事情上,如果有個男孩子不會很懂得勸人,就圍繞失戀這件事情本身來開導會有用嗎?效果肯定不會太好,往往是越開導越難過。如果一個情場高手來勸導 ,就會懂得不應該圍繞失戀本身來開導,而是要轉移這個女孩子的注意力,讓她忘記這件事情。比如陪她去旅游,看看電影,吃火鍋等等。女孩子的注意力轉移了,自然就很容易忘記失戀這件事情。
注意力和成功有多大的關系了?
我們精力是有限的,一個人在厲害也只能在少數幾個領域獲得成就,巴菲特在投資領域無論多牛X,也跑不贏劉翔,打不贏泰森。我在一本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個研究數據,就是說這個世界富有成就之人,往往就是在某個領域成為了最頂尖的1%,或者在某幾個領域成為了前25%。前一個很好理解,后一個我解釋一下。假如現在有一群程序員都是這個行業的前25%,但是恰好你同時具備管理上前25%能力,理所當然你就是他們的領導。如果你還具備銷售前25%的能力,那么你就能懂產品開發如何快速占領市場,那你的能力就會得到領導和用戶的認可。前一個往往很難,后一個是很多人都可以具備的能力,只要懂得把注意力放在有價值的事情上去。
如果注意力創造不了價值,就很難獲得成功
富士康的流水線員工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但是為什么創造不出更多的價值?是因為他們的工作不需要太多注意力的投入,只需要時間上的投入,一個技能往往學習幾分鐘就能手到擒來;余下的時間無非是在復制上一個動作的機械重復。這種注意力換取的價值,不符合金融中“物以稀為貴”的理論。
如果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具有高成長,高價值的事情上,獲得成就就會更容易。我們知道掙錢要么就是你的時間單價很高,要么就是你的時間可以無限制的出售,甚至接近0。
比如泰森的時間單價就很高,一場拳擊就能賺好幾千萬美金,國內一眾小鮮肉的時間單價也很高,拍電視劇動輒幾個億,讓我們普通大眾望莫能及。另外一些人的時間卻可以無限制出售,比如比爾蓋茨寫了一個程序,全世界到處買,最開始還需要光盤來下載,最后直接在網站就能下載成本就是無限接近0,卻可以反反復復的賣出很多份。作家寫了一本書,肯德基賣漢堡都是一樣的道理,用更少的時間賣出更多的價值。
所以注意力是我們最為寶貴和稀缺的財富,我們不僅要保證他不會被生活那些瑣事所占據,還要保證你的注意力用在那些能夠創造更大價值的地方。我新的一年把我的注意力用在了寫作,讀書,健身幾件事情上面,幾個月過去我已經在簡書碼字4萬,看了十幾本書,瘦了10斤。我把注意力放在這些事情上面,我的成就自然也在于此。健身讓我變得越發的精神和健康,看書讓我的思維獲得了精進,寫作讓我的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所以想成功,先學會控制自己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