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不花主講的得到溝通訓練營的第7講的主題是:怎樣贊美,才能營造良好的氛圍。
贊美也是我們生活工作中常常會遇到的溝通場景。贊美、表揚,看起來好像很簡單,只要說漂亮話使勁夸人就好了。但在生活中我們都能感受到,無論是我們夸人,還是被人夸,都遇到過把漂亮話說岔劈的情況。有些夸獎聽上去好像是好話,但就是聽著怪怪的,讓人不是覺得被贊美了,而是被忽悠了。或者有的贊美太浮夸,聽著就一點不真誠,好假。
所以,花姐來給我們糾偏了:“真正的贊美不是利己的討好,而是利他的激勵。”我們要通過好的贊美來點燃對方,讓雙方的關系升溫。花姐給出的贊美公式是:贊美=發現差異+行為建模+確認價值。
發現差異是指我們能夠找到我們的溝通對象與他同類人相比之下的差異化優勢。
行為建模是我們要點出對方的一個值得被贊美、值得被看見的行為。
確認價值是說我們要讓對方知道TA的行為在我們這里產生了什么有益價值。
學完這一課,我的感受有三:
1.會贊美的人是會觀察的人
人們常說:這世界不缺乏美,只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
每個人都有他值得被贊美的閃光點,只是我們沒有發現、沒有感受到。或者說,我們沒有想要去發現,沒有想要去感受。
話劇《冬之旅》里有句臺詞:“沒有任何道路通向真誠。真誠本身就是道路。”
羅振宇說:“行動本身就是方法。”
發現他人的閃光點也一樣。沒有發現?那就去發現。
領導、下屬、伴侶、孩子、朋友……這些要么是我們的重要關系人,要么是愛我們的人和我們愛的人,在與他們的互動中,在與他們的相處中,我們要讓自己成為那個可以讓溝通氛圍變得更好人,我們要成為那個主動照亮他人的人。
我們就可以運用花姐教我們的方法:
我們要悉心觀察,觀察他們與同類人之間的差異。
我們要用心感受,感受他們的差異點中的閃閃發光之處。
我們要真心贊美,贊美他們的過人之處。
我們要給對方“打追光”,我們要告訴他們,你們和別人不一樣且很好且我看到了。
2.懂贊美的人是能成事的人
我們都知道“失敗是成功之母”,因為從失敗之中可以總結經驗教訓,為日后的成功鋪平道路、打好基礎。但更積極的想法是“成功是成功之母”。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達成巨大成功之前,我們需要很多很多的小成功、小里程碑來指引我們一點一點向目標靠近。也就是我們要在成事中成事。
心理學家的研究也表明,表揚一個人的最佳時機是在他做對事情的時候。
相比于一個人做錯的時候,我們更關注他做對事情的時候。請他總結成功的經驗,激勵他主動思考和總結規律,幫助他越做越好、不斷成長。
有時候對方自己沒有發現,或者覺得這么小的成功不值一提。
可是我們看到了,一方面體現了上一點說的會贊美的人首先是會觀察的人;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我們能夠感受到這看似不起眼的小小的成功的價值。
我們能看到并體會到,也說明我們自己就是能夠主動思考和總結的人,并懂得總結成功經驗的價值。我們愿意從他人的小成功中學習,在幫助他人“行為建模”的同時,也是給我們自己創造了一次學習的機會。正如花姐所說:“貴人是自己創造的。”
當我們能夠在和他人的溝通中對上做好向上管理,主動請教,珍惜學習機會;對下發現價值、懂得激勵,我們就是在真誠地贊美中不斷地為自己創造貴人,為自己積累福報。
3.擅贊美的人是大格局的人
在《溝通的方法》這本書中,花姐寫道:“贊美這項溝通能力,訓練的從來不是贊美本身,而是你的人際容納度。”當我們的格局越大,我們能容納的人也就越多,我們就越能發現他人身上的閃光點。
每個人都有他的擅長之處,我們不可能要求每個人都是完美無缺的。畢竟就連我們自己也是有長處、也有短板,有優點,也有缺點。那么,我們又怎么能要求和我們溝通交流互動的每一個人都是我們喜歡、滿意的人呢?
但當下在這個溝通場景當中,我們就是需要和某個不完美的人達成共識、形成合作、互惠互利,我們都想在這場溝通中滿足自己的期待,我們也都想自己以及自己的需求被他人看見。
而學會贊美,則是我們看見他人的最好方法,也是對方能夠感受到他被看到了,他的價值被肯定了的最優路徑。
悉心觀察、用心感受、真心贊美,當我們用最大的格局去照亮他人、溫暖他人的同時,我們自己也會被照亮,也會被溫暖。
無戒學堂2022年日更第11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