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第一次讀到“桃李春風一杯酒”這句詩,是源于大學時的《古詩文賞析》課,謝老師布置了作業,讓每位同學做課件講講自己最喜歡的詩人,我思來想去,選了黃山谷。
? ? 其實在這之前,我并沒有對黃山谷有多么了解,也就知道他跟東坡先生泛游江湖的事情(后來讀相關文章,才知道蘇黃二人一生見面次數并不多,有這種印象只是因為初中的一篇文言文《核舟記》),還有恰好當年黃庭堅的《砥柱銘》拍得了天價,也讓我印象深刻。
? ? 后來就去做功課,從他的籍貫、生平到詩作、書法,再到“江西詩派”對后世的影響、錢鐘書“陵谷山原”的評價,整個過程也就兩周左右的時間,讓我足以應付作業了。
? ? 說來慚愧,我當時還是個愚蠢的少年,認為“內容大于形式”,所以PPT總是做成“白紙黑字”的樣子。即使這樣,我仍然得到了謬贊。
? ? 課件中選的那首《寄黃幾復》,我現在還記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居北海君居南,寄雁傳書謝不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想得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 ? 我當時只是覺得“桃李”一聯,對仗工整地讓人有頭皮發麻的感覺,并沒有從心理上覺得這句詩有多好。直到現在,生活不如意,再去回想當時的校園生活有多么無憂無慮,再讀這句詩,只覺得鼻子一酸,當真是文學只鐘情于不幸。
? ? 我之所以想起這件事,是因為今天看到知乎上“有哪些讓人惡心的句子”這個問題中,有很多人提到了這句“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我當然理解這種回答:管你是什么珍肴饈饌,連著吃三天,照樣惡心。很好的句子,毀于過度營銷,不勝唏噓。
———————————另一件事情————————————
? ? 很早聽過一個掌故,說蔡元培的字不受待見,他解釋:“我學的黃山谷”。
? ? 我的字也不好,所以某年夏天臨了碑林的《黃庭堅詩碑》(就是學篆刻入魔的那年,同時還在臨《嶧山石刻》),心理盤算著,以后別人說,你這字不怎么樣啊,我也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學的黃山谷。
——————————又另一件事情,寫了這首詩背后的一點事情17.08.03——————————
后來對“持家但有四立壁”感同身受時,除了對《寄黃幾復》這首詩產生更多共鳴外,對“二黃”的故事也感到好奇。
“二黃”是同鄉,黃幾復幼有家學,黃庭堅年少時就向黃幾復請教過《逍遙游》的問題。宋治平四年(1067年)黃庭堅中了進士,熙寧九年(1076年)黃幾復得了“同學究出身”,也就是這一年他們在汴京有過短暫的相聚,不久黃幾復便任職于嶺南。《寄黃幾復》作于元豐八年(1085年),所以“江湖夜雨十年燈”中的十年并不是虛指。想到二人身隔萬里,相見時的春風得意時間短暫,而“江湖夜雨”的孤寂不遇才是人生常態,黃庭堅對黃幾復又心疼、又慨嘆,所以才有那句“隔溪猿哭瘴溪藤”。
故事當然沒有結束,作《寄黃幾復》后兩年,即元祐二年,黃庭堅調汴京任著作侍郎,而黃幾復至吏部改官,二人再次重逢,黃幾復追和了《寄黃幾復》這首詩,黃庭堅作了《次韻幾復和答所寄》:
海南海北夢不到,會合乃非人力能。
地褊未堪長袖舞,夜寒空對短檠燈。
相看鬢發時窺鏡,曾共詩書更曲肱。
作個生涯終未是,故山松長到天藤。
承接《寄黃幾復》的首句“我居北海君居南”,黃庭堅對這次的相聚顯然喜出望外,認為這是天意使然。然而想到黃幾復在嶺南的不得志,再憶起年輕時二人“曾共詩書更曲肱”(為什么我腦補出了黃庭堅♂和“黃gay復”hhhh……)何等的逍遙自在,他竟然發了“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的牢騷。
也就是嘴上說說,該做的官還是要做。此后黃庭堅仕途起伏,也再沒有和黃幾復“桃李春風”過,因為在作《次韻幾復和答所寄》的第二年,黃幾復就去世了。
“二黃”這樣的人生至交,相逢的時間也不過“一杯酒”,真可見“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言者無二三”才是真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