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年齡來劃分大小,但前提是年齡又以什么為基準?老一輩的人說起年齡,報的是虛數。愛裝嫩的人被問起年齡,不到生日的那分那秒不能算長了一歲。記得小時候,我總愛把歲數往大里說,真希望一夜之間就能長大。可也就過了幾年工夫,別人再動不動就說起我的虛數年齡時,我就跟誰急。所以說中國人可真是一個不愛精確的民族,連年齡這一嚴肅的話題,都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
人的生命,到底是從何時開始算起的呢?從傳統一點的角度考慮,脫離母體的那一刻便是新生命誕生的那一刻。但,這真的是唯一的可能性嗎?我不這么認為。要討論生命的開始,那么理所當然首先應界定何為生命。生命以人的獨立性還是人的屬性定義呢?人的獨立性大多從誕生的時刻說起,但也有不少嬰兒剛出生時不能獨立生存,由于自身過于脆弱,它們仍然得依靠種種醫療設備。這種種醫療設備可以算是母體的替代品嗎?那么它們的獨立日也就要往后推了。另一種說法是以人的屬性來定義生命的開始。人的屬性是從受精卵開始的嗎?因為大家都知道,成為受精卵9個多月后,不出什么情況,小嬰兒就會誕生。就像大自然中有些寄居性的生物一樣,一種弱小的生物得依靠更強大的生物才能生存下去,比如說貓身上的虱子。只不過虱子離開這只貓還能跳到另一只貓身上,但我們此刻是只能生存于母親體內,提早離開往往意味著生命的夭折。但不能否認,即使我們得依靠母親活著,這并不意味著我不能稱為獨立的個體。
對于生命意義的思考,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遠至古希臘,也許這種探索與人類文明有著相同的歷史廣度與深度。這種對于生命意思的孜孜不倦的思索,是一種跨文化的本能。我一直以來對于“年齡”這個問題的糾結,其實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對于生命本身的思索。即使人類文明已經達到了今天的成就,在多個領域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我們對于自身仍然所知甚微,包括生理、心理方面。我們不能明白什么原因人體會感覺不適和生病。我們不能明白為什么有些人明明是廣泛意義上的人生贏家,卻會輕身。為什么同樣一個問題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會有完全不一樣的結果。又或者同樣一個問題發生在昨天,或者今天,對同一個人來說,又是完全不同的經歷。我們這一生是像一盒卡帶不停的重放呢,還是像河川一樣日夜不停向前奔流。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么?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仿佛不能探尋到生命的終極意義,生活就成了茍且。然而,越是隨著年歲的增長,越是能接受,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沒有絕對的是非黑白,也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道理。生活本身就是意義。接受自己處在地球上萬千生物食物鏈的頂端,接受自己處在宇宙中萬千可能高度文明的星球中,在富饒的物質和豐富的精神給養中,努力探尋和給自己平凡的一生增加一抹亮色,已經足夠我微笑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