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從校園到社會,是一個打磨的過程,磨去棱角才能在社會中生存。也對,棱角的打磨僅僅能在社會中生存,卻也是一個失去了自我的過程。
26歲的年齡,大學畢業至今,已過三年,換了4、5份工作,棱角已磨得一干二凈,卻也讓我感覺自己一無所有。曾經喜歡寫作的少年,已好久沒有拿起那支筆;喜歡攝影,單反已鋪上了厚塵;喜歡電影,已不知未在國內上映的文藝電影?,F在的他能輕松應對每天繁忙的工作,也能在酒場應酬中侃侃而談,卻已只剩空殼。
白天開朗、樂觀的青年,半夜只能抱著自己的膝蓋,彷徨、無助的看著窗外。隱隱作痛的胃部提醒著他,生活不能再這樣,灰色的時間是如此的冷漠。
陽光毫無準備的照進了他的世界,在迷霧中散射出七彩的光。那是一個平凡又普通的女孩,但她的獨立和笑容總是無時無刻的吸引著他。她時而濃妝艷麗,時而素面朝天,但那股朝氣,使內心腐爛的他,再次蓬勃出生機,他重新抱起了書,拿起了筆,開始重新計劃著自己的人生,因為,想和她擁有未來。
破敗房屋的休憩總是比新建要困難,他努力的在污跡斑斑墻壁上重新漆上潔白的會,以盼又一天她走進時,聞到一股芬芳。
他不太一樣了。
以祭奠一位腐爛青年的死亡,迎接未來的新生。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