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完電影《至愛梵高》,向現代藝術大師致敬!
電影《至愛梵高》鏡頭
如果說古典學院派畫的是事物在頭腦中的知識和經驗,印象主義畫的是眼睛看到的那個瞬間,那么我就是畫耳朵聽到的嚴公子的專欄課程。
印象主義:重新理解“真實”
印象主義并不是靠“印象”作畫,而且畫真正的真實,畫眼睛看到的真實,并非頭腦中想象的知識呈現,只對視覺負責,很樸實真切。
印象主義并非是對古典學院的否定創新,而是對理念中的真實理解不同,照相機的發明不在需要畫的“逼真”,而是描繪自然,抓住瞬間,與“像”無關。
圖片發自簡書App
馬奈:印象主義“干爹”
富二代出身的馬奈,不為生計困擾,可以任性的堅持自己的繪畫理念,向傳統的認知發起挑戰,用粗糙的色塊也能描述出真實的二維感官。
圖片發自簡書App
莫奈:印象主義“親爹”
因為作品《日出.印象》入選落選者沙龍展而得名的莫奈,成為印象主義親爹,他強調抓住瞬間,而事物在不同時間下的瞬間又千差萬別,為了真實真實反映事物,他就畫出一系列的瞬間,比如230多幅的《睡蓮》,收藏在房間是橢圓形的巴黎橘園美術館里。
圖片發自簡書App
雷諾阿:印象主義“叔叔”
莫奈的好友,作品與莫奈很像,但也有區別,他擅用多光斑和環境光,有獨特的綠色,中年走訪意大利,晚年回歸古典學院派,因此是“叔叔”。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德加:印象主義“喜當爹”
雖然是根正苗紅的學院派,認同和崇拜古典大師安格爾,從來不承認自己是印象主義的德加,因為用概括性筆觸,抓取瞬間,作品畫面類似印象主義,被人貼上“印象主義”標簽,但他非寫生而且室內畫,愛畫芭蕾舞題材,非標準的印象主義。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