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醒來想多睡一會兒,沒有關系,起床后的動作就要加快速度了,否則就可能會遲到。自己開車上班的確舒適,不用趕公交擠地鐵,可是原本途中可以安心看個半小時書籍,或許路上還要因為堵車修路多耽誤半個小時。晚餐后無聊發呆玩手機,什么事兒都沒干,猛然發現已經快十點了,其實可以在小區來一場五公里的夜跑的。
曾聽人說過:“孤獨是一種享受與進步。”
這段時間感受尤其明顯,忙于寫文章的自己,暫別了些人人事事。一杯茶、一首輕音樂、任思緒飄蕩,靈感涌現則提筆記之。如若困乏,稍作停頓,再行構思。
不僅僅是寫作,工作之道也是如此。舉例,領導安排推廣部職員編輯并發布一段視頻。而后發現,下屬用的筆記本電腦幾乎屬于古董級,辦公文件的編輯效率極其之低。要知道這名員工,用的是最新款某果手機,開著polo車上下班。顯然,不是太差錢的主兒,這是職業主動意識的問題。
果然,下屬收到待編輯的視頻后,發現文件偏大,美其名曰這個工作的特殊性,已經超出了自己的工作能力范圍,需要交給企劃部用專業處理軟件來編輯。這顯然是在侮辱領導的“智商”,能坐上領導的位置真是什么都不懂么?領導呵呵一聲,轉身離開。然后各位猜猜看,這個下屬基本就告別優秀了……
表面上看,職員想偷懶找個借口,得一時之清閑,實際呢?失去了鍛煉成長的機會,更重要的是,給上司留下了消極怠工的印象,這又是何苦。
職場中的你我,每天的工作量其實并非持續飽和,指望每天朝九晚五,就能夠一路飛黃騰達,走上人生巔峰,那真是黃粱一夢,自欺欺人罷了。
每個人所擁有的一切,都是用他的失去所換來的。只不過,多數人并不會為外人道也。
你可以輕松快活的瀏覽新聞,自在愜意的刷著朋友圈,甚至認為老板都不知道,自我感覺這樣上班多么美好。
你可以上班后各個部門串門走動,再泡杯茶或咖啡,找兩三人去到吸煙區,開始胡吹海侃,完事回到辦公位喝喝茶,發現才過去一個小時。當然很多人也是行動派,在等待下班的時刻,一看時間還有半小時就要下班,于是就有人起身沖洗茶杯、去趟洗手間、找個同事聊聊,有的人就互相商量,聊聊下班后的活動安排。
五點半到了,不約而同準點打卡下班,趕電梯(下班后三分鐘電梯關閉,就要步行下樓了),下樓結束這一天的工作,走出公司的你就真的豁然開朗嗎?這一天,得到了什么,又錯失了什么?只有自己內心最為明白,無非是從一個圈層轉化到另一個圈層。
好好權衡得失吧,別再消耗自己的青春,跟那一點點工資相比,太過微不足道。大多數的我們,每天都還需經歷這一幕幕,邁開這一步步,望君勿虛度。
別等到某天,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