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最近推出了“雙羅會”,也就是羅振寧和羅永浩的《長談》。
對于羅振寧我是比較熟悉的,更準確的說,我熟悉羅輯思維,從開始誕生的哪天起,我就成了他的粉絲。而對于羅永浩的了解就比較淺了,僅僅知道是新東方老師和砸冰箱那些事,還有就是聽了一下他的演講,也就僅此而已。
在羅輯思維的推薦下我又知道了李笑來,他也算是我迷茫期的一個導師,讓我開始關注自己成長、關注自己的成長率,不斷打磨自己的價值觀、概念、技能。
而巧合的是他竟然是發小,這讓我更加對于這個欄目高看一眼。但最近時間的沖突,一直不能看直播,但就是看了一段時間的直播。也讓我看到了真誠、真誠、還是他媽的真誠。
其中提到一個問題,讓我開始重新開始思考,如何去尋找自己的合伙人呢?
羅振寧分享自己的體會是:擁有相同價值觀的人可以成為更好的合伙人。什么是合伙人呢?
合伙人就是為了做成一件事,愿意把自己后背至少一部分后背的安全交付他人的人,同時心甘情愿的付出注意力、時間、金錢。
這樣的人其實很少很少的,伴侶、父母、兄弟這是我們最容易想到的,但這種交付其實是意義不大的,進一步說是能夠產生的化學意義不大。羅輯思維和錘子手機的合伙人就不是上面的那些人,而是一些溝通足夠深、價值觀一致的人。你可以想想啊!首先想到的那些人其實是你自己的“翻版”或者“一部分”,你跟這些人合作本質上來說就是和自己合作,很難拜托自己的境界,跳到更高的一個層次。
但你也許你會想到周圍公司都是親戚合作的啊!不是照樣很好嗎?不常有“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嗎?這樣想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因為創業是一個高風險的事情,自然想到的就是這些人。但不能因為這些你就放棄尋找合伙人,因為我始終相信就是因為少才值得追求。
既然知道了選擇的對象是價值觀一致的那一類人,我該怎去選擇呢?
其實是沒法選擇的,因為這些人本來就是可遇不可求的。但可以添加必要的條件,提高遇到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