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于西北還偏北的農村,在大學之前聽過的普通話只限于電視機上五顏六色的人物圖畫所發出的美妙音符。進入大學宿舍的第一天,舍友熱情而友好的飄準的普通發令我心肝一顫“我的天,我是誰,我該怎么回應?”
對于普通話的陌生實在是難以言表,真正到該自己開口講的時候竟然有點難以啟齒。這種莫名的羞澀反倒令我不安起來“我的舍友不會因為我沒有回應認為我不友好吧?”
事實證明,我想多了。
呆久了之后,在我用鄉音咿呀咿呀喲的時候,我的舍友會莫名的跟著我來一句。恕我直言,實在是太難聽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可能是方言在日積月累中所形成的特有的發音方式,在舍友蹩腳的學舌中我發現她們還是沒有掌握專屬于我的方言的精髓。
在平時的交流中,我不時地會顯露出一些方言的特點。比如我會在好多名詞后面加一個“~們”。這也是舍友最喜歡模仿的。“桌子們”、“椅子們”、”誰誰誰們”。哈哈,沒有生命的物體被我用方言一潤色,立馬就有了別樣的個體特征。
我的方言呀 , 你們怎么那么可愛。
一直想看看我們縣的縣志(其實不知道有沒有,應該有吧。)好好考察一下可愛方言的發展史,但愿以后有機會吧。
男神鎮樓。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