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表的文章閱覽量都并不高,很多時候我覺得自己寫得挺好的,但卻偏偏閱覽量極其的低,但我卻并不沮喪。當然,當有人打賞的時候,我還是相當開心的。
這是一個標榜品牌的世界,在網上看見的每個IP都那么的正能量,那么的優秀,那么的自信。似乎每個人都是傳奇,結果我越發的迷茫了,似乎學了5年工作3年卻仍舊是弱弱的小白。工作中也不乏領導的肯定,但總感覺放到這網絡上,似乎就成渣渣了。
在網絡上被關注和認可的能力似乎都是快速閱讀、手繪、時間管理、知識管理和生涯規劃等,似乎其他專業技能都不值一提。作為工程師這種身份的專業技能根本就無法放到臺面上來說。
這是一個大眾化的快速的時代,任何一個長時間才能培養的技能都是不受歡迎的因此也無法引起大的反響。這是一個崇尚高回報的時代,因此短期沒有回報的學習是不受歡迎的。這使得大量的專業人員陷入不可抑制的迷茫,也使得方法論類的言論爆發性增長,而且驚人的一致。
人群的多樣化似乎逐漸消失,大家趨之若鶩的興趣愛好與職業方向竟越發一致了。
說回我在網上發表文章的事情。我從小就是一個不愛按老師教導方法與思路寫文章的人,我愛我的任性與不受束縛的思維,我想這是我思想獨立最關鍵的一點。
記得初中的語文老師經常會在課堂上讀優秀范文,每一篇都是充滿思想火花,而非八股文似的敘事議論。我寫抒情與理性夾雜的散文,寫感動自己流淚的記敘散文,我從來不需擔心我的語言是否不夠精確或者不夠精彩,只要我放了真情實感進去,文章就不會差。每個學生都在文章中展現著自己獨特的個性,獨有的情感,獨立的思想。我現在還會偶爾翻看自己當時寫的文章,我仍然會為自己當時的思想而觸動,而且我發現這么多年過去了,我的個性一直持續往前發展。
高中時代開始,寫文章成為了單純的應試工具,我們研究怎樣能得高分,老師會要求政治正確,情感正面,于是我們都成了一樣的作者,老師依據完全一樣的要求給我們打分,我們的文章喪失了自我。
現在很多的標準的受歡迎文章也都是這個路線,也許每有多深厚的理解或表達自己真正獨立的思考,甚至只是曾經學生很愛用的摘抄方式寫的讀書筆記,至于自己的思考與觀點似乎并不重要。
我堅持認為,文章與作品都應該是創作者思想的體現。文章用文字表達觀點并與讀者交流,而設計作品用形態與細節表達設計者的分析、選擇與取舍。
于我而言,寫文章是我尋求自我并與人交流觀點的工具。我在寫的過程中感覺到初中時期的年輕心靈,我勇于表達自己也許非常小眾的想法,也許甚至小到不值一提,但于我而言卻是如此的重要,甚至就是這些細小的不同支撐起了這個獨特個性的我。
我希望能有更多人勇于展現這種獨特的個性與自我,因為我愛精彩的文字世界。
在此致簡書及簡書各位寫作者與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