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報紙媒體上都刊登了一條有趣的新聞,福建廈門的陳女士瞬間成了網友們熱議的話題,原因是她的一張存了44年的1200元老古董存款單,在歷經了一番折騰和波折后,竟然總共只取出了2684.04元......這趣事在各大媒體平臺上傳開后,網友們也紛紛留言:“當年這些錢可以蓋棟小洋房,現在只能買個單人床!”、“你看看,取晚了吧!少吃多少頓雞腿了”、“原本1200元都夠結婚娶媳婦了,現在也就夠買兩次生日禮物...”、“想當年,我們家那兒,500元就能買4畝地”等讓人哭笑不得的評論。當然,拿來茶余飯后說說笑之余,還是挺為陳女士感到遺憾和心疼的。
幾年前,陳女士相繼失去了父母,父親在去世前給了她一張銀行存單,說是在泰國的親弟弟,也就是陳女士的叔叔贈與的。而陳女士的父親希望她能繼承這筆錢,雖然金額不大,但陳女士在打掃衛生時無意間剛好把它翻出來了,就決定還是把它提現出來。陳女士前往了那家存單上所寫的“灌口營業所”,沒想到的是經過打聽才知道,當年的“中國人民銀行”早已改制,并非如今的中國人民銀行,而且當年的一些業務早已被歸并到其他銀行了,陳女士又輾轉了中行、工行、建行、農行等銀行反復咨詢,但由于存單實在是年代久遠太“古董”了,所以手續非常麻煩。
還好幸運的是,在中國人民銀行廈門市中心支行的幫助下,配合工行廈門分行和農行廈門分行費勁了一番波折,終于成功在農業銀行里找到了這張古老的底單!但讓人意外的是,取出來后,總金額竟然只有2684.04元。根據廈門人行相關的負責人介紹,由于這筆存單的利息計算要追溯到1972年、1980年和1993年的多次制度變革以及至少16次的利率調整,還要考慮到利息個人所得稅的多次改變,所以最后算出來經過計算,就是2684.04元,而利息是1484.04元。存了44年,只有這么一點點利息,的確讓人不禁為銀行的利息感到很“醉”。
與其以這種儲蓄的方式拿那微不足道的利息,不如換種方式讓自己銀行里的余額多翻幾倍。而且不需要任何成本,只要拿起手機關注微信公眾號“在街上支付”,到街頭巷尾幫助幾個實體商家下載并安裝“在街上收銀”的APP,通過發展這些商家讓他們使用“在街上收銀”二維碼收款,按照流程幫助他們注冊成功完成審核通過后,只要這個商家有進行交易,你就會得到分潤啦!而且如果你以一天花三小時簽下3、4個商戶來算,一個月就可以簽約100家,一個商家如果平均交易額在5萬左右,那就可以得到分潤0.07%,也就是每1萬元分潤7元,那一個月你就能得到100x50000x0.07%=3500元,如果繼續發展,第二個月分潤就是7000元,到了第三個月分潤收入就可以有10500元!
別再盯著你的銀行卡苦苦等拿利息了,掏出手機“在街上”賺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