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總是隔三差五的做同一個噩夢。
像是在黃昏,我一個人走在一望無垠的荒野里,周圍有著死一般的寂靜。沒有怪獸惡魔的襲擊,沒有山洪暴發,也沒有暴雪封路,只有末日一樣的孤獨將我緊緊包圍,壓抑的快要窒息了。
這個情形有點像美國電影《地心引力》的情節:當在地球空間站的宇航員相繼喪命,只剩下賴安博士一個人的時候,面對無垠的浩瀚宇宙還有無盡的孤獨,賴安博士深深的絕望和巨大的恐懼隔著大屏幕都能感覺的到。
我知道,我的噩夢肯定不是因為受到了電影情節的刺激,因為它由來已久。我沒有專業的心理學知識來自我疏導,也沒有特地的去尋求幫助,直到后來我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個心理專家的建議,覺得很有操作性,于是開始嘗試。
她的建議是每晚睡覺前可以做一個“虛擬死亡”的練習。
在晚上睡覺前想象一下這一覺睡過去后將不再起來,如果要回顧這一生中最珍貴的片段,會是哪些情形呢?
是職業生涯的一次大的提升?還是你剛開始賺到的人生的第一桶金?又或者是你達到小目標后的喜極而泣呢?
當我開始做這個練習后,我發現“在我人生的最后一天”,讓我覺得珍貴的都是一些普通的不能普通的小事。有戀愛時第一次牽手的心動,有初為人母的喜悅,有看見一朵花盛開的驚喜,有好友間自由自在暢聊的愉悅。
經過若干次練習,我發現做噩夢的次數越來越少,直至最后消失。
事后發現,這些讓自己覺得珍貴,讓自己覺得開心的小事,都是真正屬于自己的時光,也最接近本真的自己。
原來我的世界里,外面的東西裝的太多,唯獨忘了我自己,那個噩夢告訴我,我忽略自己太久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馮小剛導演前不久坦言:年過半百終于活明白了,讓自己高興才是真格的,其他都是瞎掰。
為利欲所動,為煩惱所累,為外界所擾,自己才會為之所傷。
活的讓自己開心,這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大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