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ley是Google退出的Android異步網絡請求框架和圖片加載框架,特別適合數據量小,通信頻繁的網絡操作
Volley的主要特點 :
擴展性強,Volley中大多數是基于接口的設計,可配置型強
默認Android2.3及以上基于HttpURLConnection,2.3以下基于HttpClient實現
提供簡便的圖片加載工具
基本使用
//1.創建請求隊列
RequestQueue requestQueue = Volley.newRequestQueue(context);
//2.創建String請求
StringRequest stringRequest = new StringRequest(Request.Method.POST,url地址,new StringListener(),new MyErrorListener());
//3.把請求加入到隊列中,發送網絡請求
requestQueue.add(stringRequest);
整體設計
1.Request:請求
2.RequestQueue:請求隊列
3.CacheDispatcher和NetworkDispatcher:緩存
4.ResponseDelivery:響應
創建請求隊列
//請求頭,表示是volley的請求
String userAgent = "volley/0";
判斷系統版本,如果系統>=9,采用基于HttpURLConnection的HurlStack,如果<9,采用基于HttpClient的HttpClientStack。
在Android2.2之前,HttpURLConnection有個重大的bug,調用close()函數會影響連接池,導致連接復用失效,所以在2.2之前使用HttpURLConnection需要關閉keepAlive,在Android2.3,HttpURLConnection偶人開啟了gzip壓縮,提高了HTTP的請求效率,Android4.0,HttpURLConnection支持了請求結果緩存,而且HttpURLConnection的使用更簡單,Android6.0移除了HttpClient
然后根據上述獲得的stack構造一個網絡,構建緩存大小,
開啟隊列,并返回隊列
開啟隊列其實是創建并開啟了緩存線程CacheDispatcher和4個網絡請求線程NetWorkDispatcher
Request抽象類
有兩個抽象方法,parseNetworkResponse和deliverResponse,使得其子類必須要實現這兩個方法
parseNetworkResponse:解析網絡請求
deliverResponse:分發響應結果的,調用Listener的onResponse方法()
把請求添加到隊列
通過一個set集合,維護尚未完成的請求集合mCurrentRequests
然后判斷當前的請求是否可以緩存,如果不能緩存則直接將這條請求加入網絡請求隊列,在默認情況下,每條請求都是可以緩存的。
如果有多次請求,會通過cacheKey進行判斷,如果是多次請求,該請求會被放在mWaitingRequests的隊列中,
該方法主要完成的功能:根據不同的操作,把請求加到不同的請求隊列中
緩存
緩存是在開啟請求隊列時,創建的線程中執行的操作
是一個死循環監聽緩存,在死循環中,沒有用到三級緩存,
只是判斷網絡中有沒有緩存,如果有緩存,則用該緩存,沒有的話,則發起網絡請求,把這條請求加入到網絡請求隊列。
如果有緩存,但是緩存已經過期了,同樣把這條請求加入到網絡請求隊列中
如果有緩存且沒過期,直接使用緩存中的數據,并解析數據,解析時,會回調成功和失敗的方法,也就是我們在代碼中寫的兩個回調方法,
網絡請求
NetworkDispatcher是一個Thread,還是一個死循環,從網絡請求隊列中取出一個請求(類似生產者和消費者模式)。
BasicNetwork網絡接口實現類,根據前面創建出的HttpClient或者HttpURLConnection發起網絡請求
請求完成
- 首先從正在進行中請求集合mCurrentRequests中移除該請求。
- 然后查找請求等待集合mWaitingRequests中是否存在等待的請求,如果存在,則將等待隊列移除,并將等待隊列所有的請求添加到緩存請求隊列中,讓緩存請求處理線程CacheDispatcher自動處理。
簡單來說,newRequestQueue(context);首先會根據版本獲取不同的訪問網絡請求的stack(HttpClient或HttpURLCollection),會開啟兩個線程,一個是緩存的線程,另一個是網絡請求的線程,然后根據不同的請求,分情況緩存到不用的請求隊列中,如果不是讀取緩存
加入請求
擴展
Request請求可擴展性很強,自定義請求繼承Request,重寫兩個方法,parseNetworkResponse,和deliverResponse
注意:一定要調用super()方法將請求類型,請求地址,響應回調傳遞給父類,因為HTTP的請求和響應都是在父類中自動處理的
(1.)deliverResponse()方法的實現很簡單,調用了mListener中的onResponse()方法,并將response內容傳入即可,這樣就可以將服務器響應的數據進行回調了
(2.)parseNetworkResponse()方法中要對服務器響應的數據進行解析,數據是以字節的形式存放在NetworkResponse的data變量中,這里將數據組裝成一個String,傳入Response的success()方法中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