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歐陽欣
網絡爆文時常以標題出彩,吸引讀者點開閱讀,恰合了那句“始于顏值,忠于才華”。文章的標題就是一篇文章的臉面,尤其是在這個碎片化閱讀模式瘋行的時代。這就如同古代的帝王選秀,一個秀女再有才,沒有姣好的面容是沒辦法獲得皇上正眼相待的,就更別說日后伴君左右了。
那么文章也是如此嗎?沒有一個好標題,再好的文章也會無人問津嗎?
這個問題我暫不答,現在我們先來聊聊為什么“標題黨”的文章打開率那么高呢?
一方面當然都是“題好一半文”的觀點深入人心的原因。小時候學習寫作,老師就告訴我們一篇文章要有一個好的標題,才能夠讓人有閱讀的欲望,好的標題和鳳頭,豬肚,豹尾是好文章必不可少的四要素。這讓我們養成了以標題挑選文章閱讀的習慣。
但更準確而言是由于這個社會的集體浮躁和焦慮的原因。前一陣子《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這篇文章在朋友圈爆炸,再一次消費了人們的焦慮,并進一步加深了人們的焦慮。
我認真研究簡書上閱讀量上萬的文章主題集中在這幾類:賺錢,自律,時間管理,情商等,以干貨文和雞湯文為主。顯然在這個浮躁焦慮的社會中,許多人點開這些華麗麗的文章都是希望自己在閱讀完之后馬上get一項技能,或是喝個十全大補湯以緩解自己勞累不堪的身心。許多作者就是利用了讀者這樣的心理,采用“攻心計”以增加文章的閱讀量。
雖然“標題黨”的文章打開率很高,但現在也不乏厭倦“標題黨”文章的讀者,有許多人甚至開始討伐行動。我也深深質疑,不做“標題黨”文章真的就沒人看了嗎?
顯然并非如此。
第一要視文章類型而定
雞湯文和干貨文需要一個亮閃閃的標題,而小說,散文則未必需要。
雞湯文大都以一個偏激的觀點支撐全文,標題起到的是聚光燈的作用,把普通受眾的眼光吸引過來,讓他們打開文章已達到爆文效果,然而其內容未必都是言之有理,行之有效的良方。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消費了人們的好奇心,當讀者得知作者是個表里不一的“標題黨”后,在看到此類文章,顯然就不會再有興趣了。
而以“做到X點,馬上讓你月入上萬”“用這幾個小技巧迅速漲粉”等等所謂的干貨文,則是在消費眾人急于求成的心理。試問有多少人看了這些文章后,并實操后真正月入上萬,真正迅速漲粉了?
不同于雞湯文和干貨文,小說和散文更加注重文章內容的錘煉。
小說的標題可以樸實無華亦可以刀光劍影,但最重要的還是情節的跌宕起伏。沒有百轉千回的故事情節,沒有鋪墊,伏筆,挖坑,腦洞,整篇小說平鋪直敘,波瀾不驚,還有哪個讀者會繼續關注這位作者的文字呢?
散文的標題大都如其文字一般,不是簡潔明了就是文藝清新,標題里時常就透著文字的美感和力量,這顯然和網絡爆文嘩眾取寵的標題截然不同。散文的標題是正文的面紗,勾起讀者興趣,卻不讓人覺得油膩不堪。
第二要視作者寫作水準而定
這里說的水準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作者的寫作水平,就是駕馭文字的能力,能夠利用文字簡潔明了地道出自己的想法,準確論證自己的觀點,又或是以筆為刀,雕刻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將文字玩弄于鼓掌之中的人是不怕沒有讀者的,時常是讀者追討著作者更文。
另一方面是指作者的文字個性,何謂“文字個性”,簡言之就是文字風格,反映作者個性的文字風格。或是嬉笑怒罵,或是娓娓道來,或是腹黑城府,或是天真無邪,一個人的文章時常是一個人個性所在。“以手寫我心說的”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視作者出名程度而定
粉絲數是我們初級作者不得不面對的現實。簡書大咖積累的粉絲足以讓他們的文章一發布閱讀量就高達上千甚至是上萬,坐擁萬千忠實粉絲的大咖們自然不需要那些嘩眾取寵的標題,他們更注重的是文章實打實的內容,他們更愿意輸出那寫能夠真正反映他們思想的文字。
當然真正的作家根本不在乎粉絲多少,有多少讀者喜歡自己的文字。對于他們而言寫作不是為了取悅他人而是為了表達自己。作家潔塵所言“寫作是我搭救虛無人生的一條船”。對于她而言文字是自己以一個樂觀主義者的態度,消磨悲觀人生的生活方式而已。而棄醫從文的魯迅則是以筆為武器,一刀刀削開眾人刻意掩蓋的事實,拯救萬民于混沌之中。
一下子說了這么多是為了告訴大家也是為了提醒自己,不要本末倒置,將精力都放在研究如何擬好一個標題上,而更應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對自己作品的錘煉上,唯有如此才能夠真正寫出受歡迎的文字,才能夠遇到真正欣賞你的文友,才有可能實現文字變現。
作為初級作者,把自己推出去固然重要,但個人提升才是根本。要做到真正提升,并真切的考到自己的成績不是單單一項指標“閱讀量”就可以決定的,還需要讀者的認可度及喜愛度,當然更為重要的是自己的認可,騙得了千萬人終究騙不過自己。
寫作本是一件圣神的事情,用復雜的文字簡單地表達筆者內心,闡明道理,給予讀者真正得以前進的力量。寫作也是一件急不得的事情,人浮躁文字也跟著浮躁,浮躁的文字只能表達浮躁的情緒,反而會帶著讀者往浮躁的深坑里跳,害人害己。
如何利用文字更好的表達自己,并且寫出受歡迎且真正得人心的文字,這就需要我們多積累,勤練習。
多積累不僅僅在于積累文學表達技巧,也在于積累生活體驗。有輸入才有輸出,多讀書,讀好書,深讀書,才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更深遠的景致。而注重生活體驗的積累能夠讓我們“高高在上”的文字落地扎根,具有生活的煙火氣。沒有煙火氣息的文字是漂浮在天上的云,美則美矣,卻空洞無味。
勤練習自然是要求我們多寫文,不求日更,但也需要常態練習,只有這樣還會保持寫作手感,不至于提筆無言。許多大師及作價都保持常態練習的習慣,木心日寫7000字,潔塵堅持每日輸出,娜塔莉一個月寫完一本筆記本,這些已然出名的大師都如此,何況是我們這些初入文字世界的初級作者呢?
以手寫我心,不為討好,只為表達自我。
細細錘煉文字,深深體會生活,才能寫出有溫度的文字來。
簡寶玉寫作群日更打卡第2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