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電影總是帶著鮮明的時代符號,而自從超級英雄電影進入大眾的娛樂視野內,好萊塢的超級英雄電影就成為一種獨立的類型一直活躍在電影市場。超級英雄可以說是美國個人英雄主義的體現,也是社會矛盾的理想發(fā)泄,亦是對自由的向往和對政府主義的弱化。無論是DC的超人和蝙蝠俠,還是漫威的復仇者聯(lián)盟,都有意無意的弱化了政治在世界矛盾中的作用,甚至讓政府顯得愚蠢而無力。最鮮明的例子就是《復仇者聯(lián)盟》中的差點害死鋼鐵俠的核彈。
所謂超級英雄電影,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而我的理解是主角有過人的天賦或能力,同時擁有動作和科幻的元素的電影,所以硬漢動作電影自然也是英雄電影,但是不在我們討論的范圍之內。而007等屬于間諜電影,是另外一個類型片的范疇。
本文主要針對Marvel(漫威)和DC兩大陣營的電影,同時穿插黑馬動漫等一些小眾超級英雄電影和反英雄電影,來具體講述超級英雄電影的發(fā)展史。
受制于電影特效的發(fā)展,在許多時間內超級英雄影視劇都只是作為一種詼諧劇集和B級片存在,低劣的特效加上幼稚的劇情,堪比《小時代》和《爵跡》,1941年第一部超級英雄劇集《神奇隊長》上線,無論從哪個時代眼光來看都是十足的悲劇,所以真正的超級英雄電影起步應該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
DC英雄的開拓時代
這段時間是超級英雄電影的起步階段,也是一個小孩子咿呀學語的時代,正邪雙方的特點是臉譜化和簡單化,惡人就是惡,好人就是好。而且這段時期的電影注重動作場面的把控,而不去挖掘英雄的內心故事。但是因為正值美國冷戰(zhàn)時期,人們在急速發(fā)展的時代中需要一個精神符號的寄托。超級英雄恰恰滿足了當時美國人的需要。而這一階段的漫改超級英雄電影基本是DC一家獨大。
開山之作:《超人》系列
1978年 《超人》
1980年 《超人2》
1983年 《超人3》
1984年 《女超人》
1987年 《超人4》
超人這個形象可謂是美國的經典符號,如果說國內對應的英雄人物,那超人之于美國就好像黃飛鴻之于中國,在七十年代之前,英雄電影為什么不能快速發(fā)展,最困難的就是創(chuàng)造一個很生動的飛的效果,在藍幕技術誕生之前,超級英雄電影只能憑借簡單的剪輯來表現,比如一秒在地上,下一秒就跳到房頂,飛行基本靠想象。而在跨時代的《星球大戰(zhàn)》誕生之后,人們終于發(fā)現了藍幕技術的巨大優(yōu)勢。也讓人們在70年代末就看到了在當時看來無比震撼和難以置信的超人飛行。
這里也不得不提一下第一任超人:克里斯托弗·里弗,作為首任超人,他的形象可以說是影視歷史經典之一,可是命運卻和他開了大玩笑,在他卸任超人的八年以后,因為一次意外事故而永遠的癱瘓在了輪椅上。上天入地和不能自理,這個讓超人成為經典的男人不得不接受自己的多舛的命運。
1. ?超級英雄電影的暗黑風格時期
在經歷了《超人4》和《女超人》的失敗后,改編者們開始了更深層次的思考,臉譜化的形象和簡單的正邪之分已經無法滿足成年人的口味需求,電影無非是視覺上的獵奇和劇情上的出人意料。所以電影人將目光投向了DC的另一個總統(tǒng)山式的人物,也是我個人的最愛之一:蝙蝠俠。
蝙蝠俠這一形象本身就帶著獨特的自有的暗黑氣質,借著這股東風,超級英雄電影順勢進入了暗黑風格時期,這一時期除了《蝙蝠俠》系列外,還有漫威的《刀鋒戰(zhàn)士1》,image的《再生俠》,以及《變形黑俠》系列。
黑暗鼻祖《蝙蝠俠》系列
1989年 《蝙蝠俠》
1992年 《蝙蝠俠歸來》
1995年 《永遠的蝙蝠俠》
1997年 《蝙蝠俠與羅賓》
在那個年代,DC漫畫始終統(tǒng)治著美國漫畫,而其中人氣最高的無疑就是凡人之軀的蝙蝠俠。1989年的《蝙蝠俠》無疑是在黑暗騎士系列之前的最好的蝙蝠俠電影。這四部電影塑造了無數經典形象:米歇爾·菲佛扮演的貓女,杰克·尼克爾森扮演的小丑(希斯萊杰如果不出現,那么尼克爾森一定就是小丑的代表人),施瓦辛格飾演的急凍人等等。而這個時期的《蝙蝠俠》黑暗只是畫面風格和場景及反派的塑造,并沒有去挖掘正面人物的內心陰暗面,對主角的刻畫還是有些流于表面的高大全。
系列的第四部《蝙蝠俠與羅賓》遭遇了票房滑鐵盧,其實無論是角色選擇還是特效都十分優(yōu)秀的這部電影,敗筆就在于影片定位太不靠譜,導致對白愚蠢,情節(jié)幼稚可笑,人物性格完全沒有表現出來,而這部電影導致其后許多年人們不敢改編DC的漫畫英雄,但是卻在悄然之中孕育了另一個火苗,這個火苗其后與DC分庭抗禮,甚至成為超級英雄的代名詞并開拓了宏偉宇宙觀的超級英雄系列,這個火苗,就是漫威。
變形黑俠系列及再生俠
1990年 《變形黑俠》
1997年 《再生俠》
1999年 《變形黑俠2》
這三部電影放到一起討論,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即相對同時期的《蝙蝠俠》系列,他們黑暗的更徹底,更cult,變形黑俠是一個被陷害導致全身燒傷面目全非的科學家,他的正義更有復仇的意味,電影里也有許多心理陰暗面的描寫,評論家們認為它“野性、粗糙,但卻偶有靈光”,值得一書的是這部電影的導演后來導演了另一個大名鼎鼎的超級英雄系列:托比馬奎爾版的《蜘蛛俠》三部曲。
再生俠則干脆就是將靈魂賣給魔王,死而復生的設定,本身就已經非常黑暗非常帶感了。再加上主角被上司陷害,死后老婆被好基友睡,再生俠就是集各種悲劇于一身然后回來復仇的,這種劇情放到港產恐怖片一樣帶感。最大的槽點就是這么帶感的設定回來以后主角竟然還是只有用槍。。槍。。槍。。
同樣是賣靈魂給惡魔,惡靈騎士明顯就逼格高很多。
刀鋒戰(zhàn)士系列
1998年 《刀鋒戰(zhàn)士》
2002年 《刀鋒戰(zhàn)士2》
2004年 《刀鋒戰(zhàn)士3》
喜歡漫威的朋友們,我們終于迎來了漫威的開端。是的,這系列電影作為漫威的開山之作,并沒有打響漫威的名號,卻是一次非常不錯的嘗試,在DC經歷了《蝙蝠俠與羅賓》的失敗和沉寂之后,漫威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機會,在新世紀的拐點拍攝了刀鋒戰(zhàn)士系列。故事的設定有著成熟的完整的符合黑暗風格的背景。主角作為半吸血鬼半人,是一個日行者(day walker),這讓他能像人一樣在陽光下,同時又有吸血鬼的能力。漫威在96年經歷了極大的困境,當時甚至要出一本叫做《DC vs Marvel》的漫畫來借助DC的發(fā)行渠道才能發(fā)行自己的漫畫,所以在1998年漫威經歷了破產重組,而就是同年,《刀鋒戰(zhàn)士》拍攝,也就是隨后的幾年,漫威兜售了自家的角色,包括X戰(zhàn)警、神奇四俠、蜘蛛俠等。湊足了資金,漫威才開始拍攝自己的系列電影包括隨后的一些漫改電影,所以98年對漫威來說影響深遠,這部電影也正是開啟了漫威的中興之路。
在暗黑風格過后,超級英雄電影即將迎來更深層次更貼近生活的剖析和演繹,并且進入超級電影百花齊放的階段,并且我們熟悉的漫威也即將迎來動蕩和一統(tǒng)江湖的局面。我們會在超級英雄電影歷史(下)中繼續(xù)講述,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