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們常對孩子說要“用心”學習,這里說的用心不光是專注和認真仔細,而是更深層的一種活動。孩子的確在努力地學習,也足夠?qū)Wⅲ珔s總破不了一層窗戶紙,那差的在哪呢?我覺得,所差的就是“用心”,不用心怎么學都是死的。而對“用心”,我上個月參加的一個戲劇工作坊,讓我它有了新的理解。
? ? ? ? 在課程中一個4~5分鐘的短劇我們能演得很好。但把時間壓縮至1分鐘時,大多數(shù)學員動作變得不到位,不自然了。回想到我自己所在的戲劇社,我們多次排練過的劇上臺都能從容表演。而即興演出的《一人一故事》,雖然情感很打動人,但動作上有諸多不完美。你肯定說就是不熟練嘛,練習多了就好了。但我感覺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我們沒有把意識從大腦通過心灌注到動作上,而這個注入意識的過程就是“用心”,簡單說就是帶著意識去行動。 大量重復的練習是能讓大腦和肌肉產(chǎn)生記憶,即使動作細節(jié)我們也能做得很好。但沒有帶入意識的話,那些動作都是完美的假花。腦袋離手腳太遠了,不“用心”來做中轉(zhuǎn)站,就控制不了。
? ? ? 一個練過舞蹈的學員聽我說了這個想法后告訴我,她的老師對她們講,“要練習讓意識平均分布在全身的每個部位并保持清醒”。戲曲演員有句話“一身之戲在于臉,一臉之戲在于眼”。每個表情每個眼神都是意識在肢體的延伸。梅蘭芳大師的表演有53種手勢,手指每一個細節(jié)在意識的控制下表達出無盡的情感。大師們做的和那位舞蹈老師說的是一回事。這種意識清醒的分布就是用心的過程。
? ? ? 用心做到這點他們就和角色是一體的,而不單是在演戲。而“用心”學習,我們也能將它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小云同學在學武術(shù),他動作記得很清楚,但總少了點”武“的感覺。以前我和他說慢下來,把動作做到位,但效果不大。現(xiàn)在我教他,要把動作做到手指頭和腳尖,打拳的時候要用腦子想著那些地方該什么樣。所謂“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我想就是這個意思。說了很多身體運動的例子,再說一個 我們身邊天天見的------書寫,書法和做筆記都是寫字,前者是用心的,我們會關(guān)注每個筆畫和結(jié)構(gòu),而后者不是。做好筆記也需要專注和認真,但那是針對內(nèi)容的,對于字來說那是無意識的行動,沒有用心(也不需要用)。而回到筆記,我們帶著清醒的意識去聽,然后轉(zhuǎn)化成自己的思想記下來,這就是用心做筆記。
? ? ? 講了這么多題外話還是要回到孩子具體的學習上。? 你聽過中小學生的朗誦吧?他們用力抑揚頓挫,面帶微笑地看著聽眾,但對自己朗誦的東西可能沒有一點感情。對文中的描寫既沒見過也沒感覺,再怎么努力練習技巧都難以提高。得想辦法讓他們進入文中才能理解。把文學內(nèi)容形象化就是提高閱讀理解的有效的方法。小云對閱讀理解有困難時,我有時會把那個情景演出來讓他看,和他共同分享感受。那是不是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演課文呢?他們在過程中一定能形意相合的用心學習。將來他們上中學,各種物理化學實驗就是把定理“表演”出來。物理化學本來也是實證科學。從抽象到形象,再返回抽象就是從用腦子用手再到用心的過程。
? ? ? 數(shù)學是最難用心的了。說尋找數(shù)學的規(guī)律美感這太抽象了,尤其是小學生根本無法理解。我們總讓他們做大量的計算題,希望熟能生巧。但過多做這種流水線熟練工式的簡單重復勞動,對智力和心性沒有任何好處。我的速算和估算能力很好,一個算式在我眼里首先被分解成幾個簡易的整數(shù)計算,這時候估算數(shù)就出來了。簡算方法是有限的,但運用是無限的,這些是單純做計算題練不出來的,你得用心用腦子去感覺。做計算時是不是也可以讓孩子們自己尋找各自的規(guī)律速算呢?我小時候騎車上學有個游戲,記住駛過的車牌,并且把那5個數(shù)任意組合,讓其中某幾個運算等于另一個。很少有找不到聯(lián)系的數(shù),這讓我樂在其中。這也是和數(shù)建立感情的方法。
? ? ? ? 以上這些只是我在一個方面的個人想法,你們也一定有自己的。說家長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師,生活學習都應如此。對孩子的學習我們不光要有愛,也要身在其中,自己也要學,去用心學。在自己身上實踐總結(jié)方法,也和孩子一起領(lǐng)悟更好的學習方法。
? ? ? 真的用心學習是件很累的事情,是全身心的活動,是不斷突破舒適區(qū)的過程。因為學習本身就沒有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