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我今天去輸液了,輸的什么液,想你的夜”
“寶,我打疫苗了。打的什么苗 ,愛你的每一秒 ”?
“寶,我今天去定投課堂聽課了,聽的什么課,對你心動的那一刻”?
...
最近“蔥油餅”真的超火啊,居然都能激發我的文案創作熱情哈哈。
但其實呢,看到這則王思聰和孫一寧的瓜,就忍不住想到我的侄女、最近經常密集表達的觀點:
姑姑,我長大了也要當網紅。
姑姑,你覺得我這個角度看起來,是不是要比另外一邊好看?
姑姑,那個壓歲錢,你幫我拿去理財吧,到時候,你可以在我直播時送個大點的禮物!
......
我的侄女才小學三年級...我..emmm
其實,作為從小到大的學霸,我一直更偏愛有趣的靈魂。
說真的,如果是之前,我肯定是絕不會讓她哪怕有那么一閃念說要去當網紅,肯定就是逼迫她像我們這樣常規的一路好好讀書、將來進一家特別保穩的公司、過上安穩的一眼可以望到頭的日子。
但是呢,看到一寧那么剛、還那么有趣(當然,她之前做的錯事,是要承擔責任的),
還有,我自己結識的一些網紅朋友、其實和大部分人對網紅的刻板印象很不一樣,我現在倒是覺得:
如果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還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真的就很棒!
那天在看老喻寫的《人生算法》,里面提到了一個“渾球兒思維”,我覺得還蠻有意思的,喏,就是下表:
在我看來,那些能在蕓蕓眾生中脫穎而出的網紅,真的還是蠻厲害的。
比如,從不在乎別人的評價。
有些網紅的確學歷不高、但硬是憑借青春、在短短幾年內賺到了很多普通人一輩子都賺不到的錢,那就肯定會遭到很多非議啊。
可是你看,這些網紅,其實都未必在意這些呢。
就像一寧,有人問她,“你的情商為啥這么低”。
她都可以直接懟說,“和你說話,不需要高情商”。
且不論這種情緒提供是否歪打正著,反正我是沒能說出這么多“低俗”但有趣、鏗鏘到出圈的話。
再比如,從不同情自己的遭遇。
就像楊超越,她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網紅”啊,業務能力不行,原生家庭也不咋地,但她就是可以直面這些,凈說什么大實話,為她贏得了足夠的反轉進而出了圈。
所以呢,從這個角度看,我覺得,你壓根就沒法說,做網紅不好啊,尤其是做個憑本事出圈的網紅,其實比按照我們這樣的每一步都要各種內卷各種競爭、最終好不容易在某個公司占個位置、還時刻擔心被辭退的傳統成長路徑更好。
至于你說的,是不是吃青春飯、只能紅個幾年、后續該怎么辦的問題,在我看來,真不是問題。
大不了,來【定投課堂】就好了呀。
只要有啟動資金,同時學會了正確的投資理念,可不就是提早走上了“用錢賺錢”的正確的路徑嗎哈哈。
所以呢,我現在越來越覺得,不要一開始就給自己設限。
按照老喻給出的這個三層模型,你得先擴大自己的“認知半徑”,然后再明確自己的“能力半徑”,最后鎖定自己的“行動半徑”。
首先,你得不抗拒未知、不抗拒可能性,你才能擴大認知半徑。
然后呢,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什么能做得比絕大多數人好,這才是清晰能力半徑。
最后呢,找準自己的定位,在適合自己的利基市場內行動,才有可能真正“出圈”。
無論是 book smart ,還是 street smart ,能過上自己說了算的有底氣的人生,就是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