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內心都是自戀的,自戀是人類的本質之一,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別人對自己說:你是好的,你很棒。越是重要的人告訴我們,“你是好的”,這個影響力就越大。
在我們的自我還比較弱小的時候,外界的反饋像一面鏡子,那面能對自己產生巨大影響力的鏡子叫做權威。當一面權威的鏡子對弱小的自我說:你是壞的,你是差勁的,你是糟糕的,這個破壞力尤其巨大。到當一面權威的鏡子對弱小的自我說:你是好的,你很棒,你未來很好,這個影響力也是很巨大的。
最初養育我們的人,像父母,不可避免的成為我們最初最最重要的權威,他們對我們有什么樣的期待,就成了我們最初的命運。當我們自我變的強大了之后,那份影響力會變弱一些。在我們童年的時候,我們從父母或者其他養育者主導的經歷中總結出了一些話,成為了自己的認知。而因為自戀的心理機制,我們不斷地去追求“我是對的”,我的認知是正確的,那這些話很有可能就預言了我們未來的人生。
工作之后,我們的領導就自然的成為了工作環境中這個權威的人物,領導對員工什么樣的看法對員工的發展很重要,領導的這份賞識感會讓員工內心延伸出強大的動力。如果領導看不起自己的員工,那么那些看中權威的員工就會失去活力,工作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
這就是我們孰知的羅森塔爾效應,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這個實驗發生在1968年,羅森塔爾帶助手們來到一所鄉村小學,在一到六年級各選了三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一個“未來發展趨勢測驗”,測驗結束后,他把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給了校方,并叮囑他們要保密,免得影響實驗的正確性。
這個名單占了學生總數的20%,但其實,校長和學生都不知道的是,名單上的學生都是隨機選的,羅森塔爾根本沒有去看這個測驗的成績。
奇妙的是,8個月后,情況果然有些變化。在針對這18個班學生的測驗中發現,上了名單的那部分學生,成績普遍有了顯著的提高,而且性格更外向,自信心、求知欲都變得更強。
面對這個結果,羅森塔爾提出了一個詞,叫“權威性謊言”。他認為,他對于校方來說是權威,而校方對于學生來說也是權威,將“你最有發展前途”的“謊言”傳遞到那些作為實驗對象的學生身上,最終這些學生果然變成了這樣的人。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這些學生并沒有得到明確的語言信息,來告知自己是“最有發展前途”的人,是老師們通過情緒、態度影響了他們。
所以我們要多利用這種效應去做積極性的預言:
①作為父母要多贊美自己的孩子,都給予鼓勵,不只是停留在語言上,一定要是發自內心的相信自己的孩子會很好。
②如果在職場上作為領導人,就要對自己的下屬多表達對他們的肯定,從內心認可他們。要求嚴厲和認可他們是不沖突的,從內心是希望下屬好,員工是能夠感知到的。
——2018.7.31成長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