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些故事
記得有這樣一個同事,名校畢業,在知名企業工作了很多年,職位也上升到了中層管理者。太太同樣出身名校,有一份很不錯的工作。家庭收入在中產階級里也算是不錯的了,按說各方面的境況都很好的他對生活應該充滿了希望和信心。然而他的上司對他卻是各種不滿,因為當他提出一種想法,別人完全無法表達不同的意見,一旦有人反對他的想法,他就會跳起來進行反擊,進而上升到認為別人是對他人身的攻擊。
還有一個女孩子,從小競爭意識很強,從學習到生活,每件事情都怕比別人落后,永遠活在跟別人的比較中。身邊的朋友買房了,結婚了,升職了,跳槽了,都成為了她的雷區,讓她焦慮無比。這個女孩子本身其實很優秀,但內心的恐懼讓她卻永遠處于焦慮之中。
我一個表妹,談了男朋友后,事事為對方考慮,任何時候都是遷就對方的要求,為此自己不惜跟周邊的朋友越走越遠,只是因為男朋友不喜歡她出去聚會。她為了這個人刻意改變自己,做很多自己原本并不擅長的事情,只是為了迎合。
2、不自信的多種外衣
我們身邊常有這樣的人,甚至有時候我們自己就是。不敢穿得太漂亮,不敢當眾講話,不敢向別人提出要求,寧愿自己卑微地像根小草,想要被人關注,而一旦有人靠近,又害怕的躲得遠遠的。
無論是在職場、生活還是親密關系里,這樣的事情總是會發生,根源就是對自己不夠自信。不自信的外衣有很多種樣子,有時候表現為膽怯、卑微,不敢在人前表現自己;有時候又表現為過度自我防備,永遠不容得別人對自己有任何質疑;有時候表現為不惜一切為別人奉獻,迎合周圍的人,希望通過別人的喜歡來肯定自我;還有的人干脆外在表現為自大,在人前總是吹噓自己。
這些不自信多半是因為要隱藏真實的自己,無論是不敢對外去表露,還是對外表現出一個完全不同的樣子,都是對于自己內心深處那個脆弱的自我不肯定,想要去掩飾。
3、正視自己的弱點和劣勢,順其自然做自己
人之所以為人,不是機器,就是因為人存在各種各樣的缺點、弱點,以及情感上的波動。所以,能夠正視這一點,不被期望做完美自我所拖累,反而可以放松心情,對外去展示真實的自我。
當不再期望別人都喜歡自己,不在意對外所呈現的形象,也就能夠去坦然面對了。如果想一想歷史上的那些名人,都是存在或多或少的各種性格缺陷,比如丘吉爾一生都在跟抑郁癥作斗爭,一輩子都活的特別扭曲。本質上,他并不是一個天生勇敢、強勢的人,而靠自己的意志力與毅力,他把自己變成這樣一個人。他曾經跟自己的醫生說"只要我愿意,我就可以看起來很強"。即使如丘吉爾,都是如此跟自己過不去,我們是不是可以對于各種精神的痛苦安之若素,把這些當成生活中的自然發生,不再期望完全消除所有的矛盾和痛苦。
說到這里,我想起一位同事,她特別敢說話,大家都為她身上散發出來的自信所折服。在公司微信群里,她可以跟老板互動,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無論面對什么級別的人也都毫不膽怯。當問起她為什么可以做到時,她講了一句話:如果你根本不在意別人怎么看你,你自然可以順其自然做自己。
4、別把自己太當回事
如果不過度關注自己,放松心情,做一個敢于自黑的人,往往才是最自信的方式。生活中,不妨有些自嘲,不過分防備,適當開開自己的玩笑。無論別人是詆毀還是贊譽,都一笑置之。另一方面,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通過思考和成長,來應對工作、生活中的各種事。關注事情本身,而不是人,提升自己的"鈍感力",對周圍的人不那么敏感,而對于事情本身更多投入熱情。或許就可以變的越來越強大,也就會越來越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