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文字是語言的視覺形式,突破了口語所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能夠發(fā)揮更大作用。當然,以上35個字視覺感并不強,那我來舉個段子。
如果你看落到日映射下的彩霞與孤獨的野鴨一齊飛翔,秋天的江水和遼闊的天空連成一片,渾然一色,畫面好生唯美又好生壯觀時會想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你沒文化呢就比較可怕了,你會說:哇靠,這么多的鳥,真好看。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而我,屬于后者。
那是一種類似便秘的感覺。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我已經(jīng)不止一次認識到表達能力帶給我的憋屈與不便。哪怕是自己某件事情做得很出色受到對方當面贊揚時,也不知道該以怎么的語言來對答(“裝謙虛”)!于是乎真成了“人怕出名豬怕壯”,連優(yōu)秀的勇氣都不敢有。就連跟別人產(chǎn)生分歧或者當面對峙時,都會因為不會表達吃了眼前虧,總是事后才想著當初應該怎么暢快淋漓地懟回去。
于是乎,我也想努力成為那個能表達,敢表達又善表達的人。于是我義無反顧選擇了寫!我認為多讀書多記錄才能慢慢培養(yǎng)文字表達能力,進而提升語言表達能力,也就是所謂口才。
我們在交際的過程中,口語語言表達得十分準確、得體、生動、巧妙、有效,能夠達到特定交際目的和取得圓滿交際效果的口語表達藝術與技巧。而表達得不夠準確得體,效果則會大打折扣。
中國著名演講家邵守義有一句名言:“是人才未必有口才,有口才必定是人才。當然口才并不是一種天賦的才能,它是靠刻苦訓練得來的。古今中外歷史上一切口若懸河、能言善辯的演講家、雄辯家。他們無一不是靠刻苦的訓練方可登峰造極。
所以,我也嘗試著多讀書多寫文字,雖然目前還是憋到后半夜才能憋出四五百字……過程難免痛苦,貴在堅持。
加油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