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更在意過程,還是結果?

1、識別自己的心智模式

任何一個成年人都會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到底是結果重要,還是過程重要?

這個問題在過去已經被討論過無數次,當然討論的結果就是:

沒有結果。

但這并不代表這就是一個偽命題,某位網友提到,在宏觀的角度上來看,任何一個事物,其過程和結果是同一個概念,過程就是結果,結果就是過程,二者是不分的。過程靜止下來就是結果,結果運動起來就是過程。

換而言之,拋開了過程談結果,或者拋開結果談過程都是沒有意義的。

因此,附帶任何條件之后,他們才有了不同的意義。通常來看,如果放長線,縱觀人的一生,我們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人的成長模式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在意短期的結果,有些人在意長期結果。當然,我們也判定為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在認知課里,千古劉傳老師提到,在自我認知中,最重要的是識別自己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響我們如何了解這個世界,如何采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或甚至圖象、印象,是對于周圍世界如何運作的既有認知。我們通常不易察覺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對行為的影響。

通俗一點,它也可以被稱作為認知。

認知心理學家瓦瑞拉認為,人的認知并不是一個簡單被動地反映客觀事實的過程,而是我們經驗世界創造的主動過程。

當我們的心智模式與認知事物發展的情況相符,能有效的指導行動;反之,當我們的心智模式與認知事物發展的情況不相符,就會使自己好的構想無法實現。也就是說:

當一個人的心智模式屬于結果導向,那么他會不顧一切達到這個目的,更在意結果;

當一個人的心智模式屬于成長導向,那么他就會更加關注于過程和不斷變化的挑戰。

注意,此時我們拋開結果導向的長期性,我們直接討論在意短期結果的僵固型心智和成長型心智。

2、僵固型心智和成長型心智

在上文我們提到過世界觀,它是一個底層標準,會對我們的價值判斷和取舍產生影響,包括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

雖然心智模式也會影響人的判斷,但心智模式和世界觀還是有區別的。如果把一個人比作電腦,那么世界觀就是內存;心智模式就是處理器。世界觀需要不斷拓展,而心智模式,往往只需一個觀念的調整和迭代。

人的認知往往不是由智商決定的,家庭、朋友、性格、環境都會對人產生不同的影響。注重結果的人往往會更在意付出的代價,而忽略了過程的趣味性和成長性,這樣做法最大的問題就是讓“代價”不斷地注入潛意識,讓潛意識指導他們背負更加沉重的東西。

《富爸爸提高你的財商》這本書里,我們就可以總結出這樣一個類似的道理:富人的觀念是成長性的,它指導著富人不斷變好;窮人的觀念是結果性的,它指導著窮人不斷變得敏感,這才是失敗的原罪。

科學家曾做過調查,具備成長型心智的孩子,往往并不在意一次考試的結果,即便一次沒考好但是他們后來往往會比那些注重結果的孩子考得更好。

這個結論包含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僵固型心智的人更容易受到壓力的影響、成長型心智的人更在意自己的成長進步和學習細節。

那些害怕失敗、為逃避找借口、玻璃心的人為什么害怕嘗試?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嘗試的次數不夠多。

次數少了,結果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會讓人直接臆想出下一次結果,會讓人以為這就是所有的結果……

這就和為什么銷售總要被拒絕N次才能成功的道理是一樣的,成長型心智的人幾乎都明白這個道理:

結果使人退縮,過程使人進步。

3、如何調整為成長型心智模式

那么這應該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問題,畢竟“讀了那么多道理也過不好這一生”的人太多。

如果你還是容易陷入一些負面情緒,那么請你偶爾跳出來,想想自己為什么要去做這件事情。

我還是拿王者榮耀舉例吧,如果你是一個自認為“手殘”的人,你玩了1000多把,段位仍然是青銅3,那么你該如何面對每一次的失???

僵固型心智的人認為,我手太殘了,不會玩,看來這個游戲還是不適合我,卸載了。

成長型心智的人認為,這一次我失敗了,我得仔細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下一場改變過來。是手速問題,還是意識不到位?我喜歡帶線,不喜歡打團,可能就是本場失敗的原因?

當然,以上的例子也是建立在你“愿意玩”的基礎上,如果你一開始就只是陪陪朋友,從沒想過要贏,那么以上就是個例。

但是畢竟從一個僵固型轉變為成長型的人是不容易的。

我是這樣做的:

1.自省與反思。

自省是改善心智模式的核心方法。通過自省,我們得以發現自己內心世界深處隱藏的成見、假設、邏輯、規則,使這些圖象浮現出來,藉此可以對其有效性加以檢視。

我從2014年11月到現在連續自我反省3年,我發現我的變化是巨大的。我發現了一些我之前認知的自我矛盾性,開始直面內心的軟肋,開始不斷學習,不斷接受不同人的意見……

此外,自省也可以讓我們以開放的心靈接納不同的意見。在這方面,聯想集團前任董事局主席柳傳志先生就向曾國藩學習,養成了自省的習慣,并由此形成了富有聯想特色的“復盤”方法論。

2.學習。

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了,不管是自我麻痹也好,提高認知也好,但結果終究都是好的。通過借鑒新的觀念,形成新的習慣,可以修正自己的價值觀,這個并不是看了幾萬集電視劇就能達到的。

我們也了解過學習金字塔,知道最好的辦法永遠都是教給別人,或進行總結復盤,因此這也是我一直在實踐的事情。

3.換位思考。

同理心十分重要,為什么換位思考可以改變心智模式呢?

《列子》中有一個“疑鄰偷斧”的小故事,形象生動地說明:當我們心里有了某種想法之后,通過心智模式“選擇性觀察”的機理,就會讓我們發現更多能印證這種想法的事例,從而更加堅定自己的判斷。這是心智模式的自我增強特性。

當然,這些案例需要通過不斷實踐進行調整和填充,不必做到極致,但也不能在完全不了解別人的感受下做自嗨的事情。

比如你站在老師的角度上來看,就知道為什么他們不鼓勵你考試作弊了,因為作弊會讓你看不到你的成長性。

有趣的是,他們唯一沒有反對的就是高考作弊,可是你敢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