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七年級《道德與法治》第七課親情之愛,第一框家的意味這節課。
師:有人說,家是一生讀不完的書,只有動真情才能讀懂它。這真情就是家人之間的情感:有溫暖的牽掛、真切的關懷和守候,也有甜蜜的碰撞和不愉快的沖突……我們逐漸長大成熟,有了自己的想法,想要更多的空間,渴望更廣闊的世界。請結合你的生活體驗,說說“家”是什么,小組研討后派代表上黑板寫。
生1:家是心靈的港灣——在你疲倦不堪的時候給你帶來溫暖的地方。
生2:家是避風所,是我們遮風避雨的港灣。
生3:家是一句親切的叮囑——出門注意安全。
生4:家是庇護所——為我們遮風擋雨。
生5:家是可以哭訴的地方——我不過去。
生6:家是一種感情,是游子在外拼搏唯一的牽掛。
生7:家是避風港,如果受委屈就回家吧。
生8:家是溫暖的地方,每當回到家就感到溫暖,有熱騰騰香噴噴的飯菜。
生9:家是一條傳送帶,我們轉達著溫暖與親情,相互幫助,也相互關心,感受著親情。
學生們質樸和真摯的語言,說出了家的意味,家是我們的生命居所,是我們身心的寄居之所。每個人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予的。我們的成長也離不開家庭撫育和支持。家是我們心靈的港灣。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個地域,家里有親人,家中有親情。親情,激勵我們奮斗拼搏,讓我們的心靈有所依靠。
家是我們成長的土壤,家庭給孩子的成長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父母的視野格局某種程度上決定孩子生命的廣度和高度。現在鄉鎮中學一個班有一半多屬于留守兒童,有時候我也很擔憂這些孩子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