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與孩子的爭執通常是大人與孩子的權利之爭。大人覺得,你這小孩子怎么可以這么對媽媽說話?你怎么可以不聽媽媽的話?你怎么可以跟媽媽頂嘴?而孩子則認為,我為什么就不可以這樣說話,你都跟我這么說的!為什么我要聽你的話?你都不聽我的話!為什么我不可以有自己的看法?為什么我要按你說的做?不可以自己決定?
? ? 兒子每天晚上的練琴算是比較順利,但也有厭煩的時候,常常就只想完成任務,不管對錯。看他這樣,我會很急,一急,我就進入了原始腦,聲音開始變大,語氣變得難聽!然后,我兒子也覺得很委屈,常常就跟我僵著,最后的結果就是不歡而散。
? ? ? 那天,又快進入了這個死循環。在有征兆的時候,我就告訴自己:退出權利之爭!于是我進入了理性腦,語氣柔和起來。兒子怔了一下,認真地看了我下,就踏踏實實地練起琴來!? ? 哇,這么神奇!我只是不發火而已,問題的解決變得這么容易!
? ? ? 如何從權利之爭中退出來,需要不斷地反復練習,才能在每次出現問題的時候能夠運用它。
附上方案:
1.承認你不能強迫孩子做任何事情,并請孩子幫助你一起找到對彼此都有用的解決方案。
2.用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寬恕;告訴孩子你的感受;讓孩子關注于解決問題。
3.隨后開個一對一的解決問題的小會。
4.引導孩子建設性地使用他們的權力,讓孩子參與問題的解決。
5.決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試圖讓孩子做什么。(“等大家都準備好以后,我會繼續講課。”“我會洗放在洗衣籃里的衣服,但不會洗扔在地上的衣服。”“我現在把車開到路邊停下來,直到你們不再打架。”)重要的是你的這些行為都必須是和善而堅定的,閉緊你的嘴,避免提醒和說教,會尤其有效。
6.設定特別時光的時間表,定期陪孩子,在學校里老師可以偶爾陪孩子。
7.讓孩子參與建立日常慣例,然后讓慣例說了算。
8.提供有限制的選擇。
9.讓孩子把他們的問題放到家庭會議或班會的議程上
10.說出你的愛和關懷。
摘自《正面管教》p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