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瑞
“清明時節雨紛紛的,路上行人欲斷魂”。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我們寄托哀思、祭奠英雄的日子。
往年的清明節,我們會組織學生參觀紀念館、祭掃烈士墓,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今年的清明節,吉林省爆發疫情,學校停課,學生放假,線下教學和集體活動一律取消。
在這種形勢下,如何開展好清明祭奠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呢?
隨著清明節的臨近,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作為特教領域的人類靈魂工程師,面對特殊的教育群體,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通過幾天的研究,針對特教學校的孩子們,我設計了一套三個環節的清明祭英烈活動方案,在我的班級試驗開展。
第一個環節是教學預熱。這一環節的目標是讓英雄走進來、活起來。清明節前一周的時間,我就將“英雄”、“先烈”這類詞語安排在日常的線上教學活動中。針對殘疾學生都有生理或心理缺陷,個體差異比較明顯的特點,做到一人一案,因材施教。對有言語障礙、肢體障礙的學生,以講紅色故事為主,尤其是講述梁士英等家鄉英烈的英雄故事,讓孩子們從心里升起一股崇敬英雄的情感。對有智力障礙、精神障礙,或有多重障礙的學生,可以遠程指導家長給孩子播放歌頌英雄的小電影、動畫片,告訴他們電影里誰是大英雄,輔之以我遠程連線,用夸張的表情、夸張的動作帶領孩子們朗讀“英雄”“英烈”等詞匯,讓孩子們在腦海里產生英雄的形象。通過提前預熱,讓孩子們對英雄有了初步概念,為下一步活動奠定了基礎。
第二個環節是居家追思。這一環節重點是把祭奠抓得實、抓得細。按照市教育局、團市委、市退役軍人事務管理局的關于開展“2022·奮進·網上祭英烈”祭掃活動的有關要求,我在家長群發布倡議書,由家長和孩子一起登錄中華英烈網、吉林英烈網、“吉林英雄祭”微信小程序等網絡祭掃平臺,向英雄敬獻花籃,進行網上文明祭掃,緬懷為國犧牲、為民犧牲的英雄烈士,實現足不出戶居家追思。為抓實抓細網上祭奠活動,我加強對家長的視頻指導,做好活動截圖和后臺統計,保證參與率。同時,為保證活動效果,我和家長一一溝通,掌握孩子們在祭奠活動中的表現,形成每個孩子的活動效果評價表,針對活動效果不佳的學生,通過遠程視頻指導等方式持續跟進,達到深度追思的效果。
第三個環節是家校互動。這一環節的任務是將火種傳下來、承下去。“英雄已逝,浩氣永存”,為了讓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和英烈的犧牲精神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即使我們面對的是特殊的群體,我們也要做到革命精神的傳承不落一戶,革命火種的傳承不落不落一人。我在家長群發起清明征文、書寫寄語等活動,自己帶頭做表率,寫出對英雄的致敬,寫出對英雄的崇拜,寫出爭做新時代英雄的信心和決心。引導家長積極參與征文和書寫寄語等活動,和家長一同指導學生用稚嫩的語言、質樸的行動表達和抒發對英雄的仰慕之情。通過活動我感悟到:無論孩子有這樣或是那樣的殘疾,但是他們的內心都有一顆愛的種子,作為一名特教教師,我們要耐心播種革命的火種,耐心地澆水、施肥,耐心地等待種子發芽、開花、結果,使革命薪火代代流傳。
在清明節來臨之際,在疫情在吉林大地肆虐之時,除了組織學生和家長開展祭英烈活動,我也用實際行動向革命先烈學習致敬:入戶排查、小區值守、核酸檢測,疫情防控第一線到處留下了我的身影;立足本職、志愿服務、愛心奉獻,疫情防控阻擊戰我經常沖到最前沿。
我驕傲,我是一名特教教師。雖然普通,但是是這個特殊群體的保護神,是這群孩子心目中的無敵大英雄。
我驕傲,我是一名巾幗志愿者,雖然默默無名,但是是這個城市的守護者,是用行動踐行初心的逆行人。
清明祭英烈,共鑄中華魂!何其有幸生華夏,讓我們繼承先烈遺志,傳承英烈精神,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阻擊戰中做出一名教師應有的貢獻,以此告慰在革命戰爭年代犧牲的先烈,告慰在國家建設中犧牲的英雄,告慰在抗擊疫情工作中犧牲的模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