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前夕,我準備在學校多逗留幾天。原因是要畢業了,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再與朋友相見。
但是媽媽卻希望我能趕快回家:“閨女,你趕緊回來吧,在那有什么可呆的,你要是能早點兒回來,咱們家的百合還開著呢?!?/p>
我媽不是那種會給自己買花的人,尤其是只能在水里放幾天的花。一問才知道是鄰居送的,而且是一大束。既然不買花,我家自然也不會有花瓶了。誰知鄰居直接連花瓶一塊送來的,等花凋謝了再把花瓶還回去。
鄰居真的太貼心了。
即便我媽那樣說,我還是沒有心動。在我心里百合哪有同學重要,百合說不準什么時候就能再看到,自己也有可能買,但朋友見面是個未知數。
即便如此,還是跟我媽視頻看了一下。
不看還好,一看就開始內疚自己在學校逗留的過久。
我家是平房,并且面積不大。爸媽趁著天氣涼快給我把閣樓收拾了一下,弄的很溫馨,是一間屬于我的屋子。
在客廳中間一抬頭就能看到閣樓的窗戶,當然也能大致看清整體布局。我就是透過那扇窗戶看到擺在閣樓地板上的那束百合的。
我問媽媽為什么要放在那,那上也沒人住。我媽答曰,因為花很香,放在上面放放香味兒,等我回去說不準還能聞到呢。
我不是不能理解她對我的愛,只是當時更希望她能把花放在客廳,放在她和我爸總是在的地方。
這就是媽媽的愛,無論有什么東西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孩子。就算孩子無法當時受益,也一定要想辦法讓他沾上光。
但現在的我,更希望她能多考慮一下自己。
不知道從什么開始,我開始理解媽媽對我的愛了。出去買衣服,一件衫二三百,她舍不得,要去買五十一件的。但是當我看中并且穿著還好時,她就要跟店主談價格了。即便最后花兩百買下來,她也愿意。
兩百買一件我穿的衫,能買四件她穿的。
這種現象到了現在依然還有,只是我都會盡量避免。我會用我知道的各種理由說服她買質量好的衣服,而不只是給我買。
我也曾想過等我掙錢以后就給媽媽買更好的衣服,可是真的工作了才發現,剛開始工作的我可能都沒法花錢給自己買一件衣服,更不要說給媽媽買更好的了。
只有當真的發現了其中的不容易,才會真的感恩。
還有一件事,懊悔的感覺特別強烈,每次想起來都恨不得抽自己兩個嘴巴。
那是還在小學的時候,媽媽買了一雙涼鞋。她非常舍不得,總是猶豫。在我的勸說下,她狠了狠心才買回家。
可是回家再試的時候發現鞋面的裝飾有一個非常歪。媽媽自然非常不開心,但她并不是生氣。她在心疼,心疼花了錢卻買了一雙壞鞋。去換也不是不可能,就是有點遠。但當天逛街已經很累了,無論是我還是媽媽都不想動了??墒俏覌尩男愿駞s是必須馬上去換才能平復心情的那種。
我嫌媽媽總是在那說很煩,就說了一句話?,F在我不記得是什么內容了,但是媽媽的表情卻讓我在多年后都能想起。那該是多傷心,自己的心情孩子竟一點兒不理解。哪怕那時我愿意和她一塊去換,就算再累她也不會傷心的。
可是我們對于父母的愛,總是明白的太晚,回報的太遲。
當那件事的記憶被勾起后,每次提到關于母親、母愛的話題,它總是會出現在我的腦海。而懊悔的心情從未因時間流逝和自己做的補償而減少半分。
再看看現在的我們呢?
現在的我們動不動就說父母不理解自己,哪哪都受限制,尤其是在錢這個問題上。我們也總是用時代不同這個詞來反駁他們,錢就是用來花的。但是我們卻不知道,他們為什么會限制我們花錢。
如果你每個月給父母的錢足夠多,在此基礎上自己還能過上高開銷的生活,他們還會限制你嗎?他們還會嫌你買的衣服貴,下館子吃飯貴嗎?
就算他們覺得貴,也不會阻攔,最多是讓你知道節儉。因為他們知道你現在有能力過那樣的生活。
但是現在的我們又有幾人做到了呢?
可能很多人工作幾年了還要靠父母接濟呢。
所以,當再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時,先反思一下,當他們需要我們的理解時,我們的做法又能得幾分呢?我們有沒有給他們安全感?有沒有給他們我們能過好感覺呢?
欲要別人理解自己,必要先去理解他人。
一束百合,我能看出母親對我的思念與愛。雖然母親對孩子的愛我還無法體會,但是自己收到的溫暖都是實打實暖在心里的。
還好,我現在知道了父母對我的愛有多不容易。更好的是,我真的開始感恩母親為我所做的一切了。
現在,我只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多考慮自己一點點,哪怕是花幾塊錢去買一支自己心愛的花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