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到別人家的孩子生病,我都會淡定的勸大人,不要太緊張。“放松點,你太緊張反而照顧不好寶寶”。然而,輪到自己孩子生病了卻發現自己的模樣更沒出息。吃不香,睡不好,精神高度緊繃,不得不說,孩子生病的每個夜晚對于當媽的都是最大的煎熬。
兒子十個多月,第一次發高燒,突然就覺得自己是一個什么都不會的媽媽,很慌張,很擔心。那一刻,真希望自己是個堅強無比的百科全書媽媽。
早上給他量體溫,38.3℃,我騰地一下就從床上坐起來。怎么就發燒了呢?大腦拼命回想昨天給他吃了什么,是不是吃著了?最近有帶他去什么地方,會不會被傳染了?
待大腦冷靜一些,記起之前學過,體溫不超過38.5℃,應盡量為寶寶物理降溫,于是,趕快小跑著準備好溫水,給他擦額頭,腋窩,大腿根。一遍一遍地擦,一盆一盆地換水,不敢怠慢。
可是擦了一個小時,小家伙竟然燒到39.1℃,而且腳面上隱隱出現好多小紅疹,心里大驚,“不會是手足口吧??”,趕快給他換衣服,直接抱他去醫院。
在醫院建卡、掛號、會診、排隊驗血,一折騰就是一上午,雖然醫生說從目前來看暫時不是手足口,但是仍然不排除皰疹性咽頰炎的可能性,給開了一些藥后,讓我們回家密切觀察,孩子可能會反復高燒。醫生的話讓我跟孩子爸爸做好了持久作戰的心理準備。
回家之后,半個小時量一次體溫,38.5℃,39.5℃,38℃.....我的心隨著每一次體溫計上的刻度上下起伏。寶寶難受地一直哼哼,不停地往我懷里鉆,大家逗逗他,想笑又笑不出來,模樣真是格外讓人心疼。
最難過的是喂藥的時候,小朋友特別抗拒,連哄帶騙就是不啃吃藥,身體撐扁擔似的反抗,頭埋到我的懷里大哭。不得已,只能“狠心”地拿針管硬推進他嘴里,把藥硬灌給孩子吃。他在哭,我眼里的淚也在打轉,抱著,哄著,嘴里愧疚地叨叨著“都是媽媽不好,都是媽媽不好”。
到晚上,體溫就燒到40℃,給他吃了布洛芬混懸液,體溫還是不見退。我就又坐不住了,收拾好東西,做好住院的準備。讓老公開車,再次去了醫院。果然,喉嚨里出了好多皰疹,已經確定是皰疹性咽頰炎,但會不會發展成手足口,醫生說仍然不好確定。因為是皰疹性咽頰炎跟手足口一樣是自愈病,發病必須有個過程,醫院除了建議輸抗病毒的液,口服藥物,也沒有給什么好的建議。唉!真是心焦!考慮到醫院條件有限,護理起來不方便,加上容易交叉感染,還是把小朋友抱回了家。
因為高燒驚厥,小朋友想睡也睡不踏實,難受得哭鬧,我就一直坐床上抱著他,摟著哄著,一直到將近12點多,小朋友可能也累了,才慢慢在我懷里睡著了。那一刻,才真是體會到當媽不易,我竟可以如此堅強!
寶寶睡著了,可是我跟孩子爸爸一點兒也不敢放松,時刻關注著他的體溫。因為一直高燒不退,我倆就輪流著不停拿溫水幫他擦,進行物理降溫。又定好手機鬧鈴,半個小時喂他一次水,兩個小時給他嘴里噴一次藥。一夜未睡。
第二天早上,喂了退燒藥后,情況逐漸好轉,孩子安安靜靜得睡著,心里才松了口氣。
雖說小孩子沒有不生病的,但是每一次生病,對于他,對于我都是一種挑戰,他在抵抗病菌,我卻在一旁抵抗心魔。希望自己能替他受罪,希望他一切安好。
看著身邊熟睡的他,翻看手機他出生伊始的照片,視頻,那小小的手,到現在的小手,看著哪里都不知覺的想笑,或者這就是母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