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涉中國畫,看有關書籍,大都談到中國畫的意境問題。在談中國畫意境時,作者好用一些形容詞,玄而又玄,無法言說的樣子。
那么,什么是意境?百度百科解釋,意境,是指一種能令人感受領悟、意味無窮卻又難以用言語闡明的意蘊和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統一、虛實有無的協調,既生于意外,又蘊于象內。
用大白話解釋一下,就是畫者通過線條、造型、構圖、色彩、虛實元素和手法創作的作品,使觀者在欣賞時產生或寧靜、或深遠、或溫暖、或朦朧等感覺,引起遐想。經常形容這些感覺的修飾詞語還有:恬淡閑適,華美壯麗,清新自然,安謐閑靜,雄偉壯闊,沉郁悲涼,蕭瑟凄涼,雄渾開闊,明快高曠,慷慨激昂 ,寂靜肅穆等。觀者觀畫時,看到畫上形象,得到畫外之意。比如欣賞齊白石畫的蝦,紙上雖只有濃淡墨筆畫出的幾只蝦,觀者卻感覺到蝦在清清的水中游動,清心靜氣,妙趣橫生,物我兩忘。
可以說意境是中國傳統繪畫美學體系的精髓,是中國傳統繪畫作品追求的最高境界。每個想創作出好作品的畫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營造出一種特有的意境,傳達給讀者一種情緒,與觀者產生共鳴。
那么一副作品的意境產生的決定因素是什么呢?
首先,畫者自身所具有的哲學、文學、美學、藝術修養以及畫者個人經歷是一副作品意境產生的基礎。中國畫是根植于中國傳統哲學基礎上的一種視覺藝術,它與中國詩詞文學、音樂所用的藝術語言雖不相同,卻在意境上一脈相承,既有道家的自然,又有佛家的空靈,還有儒家的進取。畫者創作一副作品,通過他的作品表達他的思想情感,離不開他內在既有的才情素養,否則流于形式,落得蒼白、淺薄和庸俗。所以我們熟知的大畫家,他們一定在文學、哲學、美學上都有造詣,比如王維、鄭板橋、齊白石等,也就是說,我們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中國畫者,我們一定不能放松我們在上述領域的學習深造。
其次,畫者的繪畫技巧決定著他的作品意境營造的準確成功與否。作者內在思想情感的傳達離不開一定的工具,文學通過語言,音樂通過聲音,而繪畫卻要用點、線、面、色來造形。離開了高超的繪畫技巧,所謂的意境就失去了載體,不能被準確營造。而繪畫技巧卻是可以從前人那里習得,甚至可以自己創新的。為了讓一副畫準確傳達我們的思想情感,我們須盡我們最大努力永不停歇提高我們的繪畫技巧。
最后,我想說不同的人對一副作品意境體驗不同。同樣一副作品,有人體驗到的是寧靜,有人體驗到的是孤獨,這與欣賞者當時的心境有關,也與欣賞者的經歷、學識修養、想象力有關。觀者能完全明了一副畫的畫外之音,于作者而言,有覓得知音之樂,甚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