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八個審美意識》
關于作者
黑川雅之,被譽為開創日本建筑和工業設計新時代的代表性人物。他成功地將東、西方審美理念融為一體,形成優雅的藝術風格,著名的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將他的作品列為重要館藏物。黑川雅之雖然接受了西方建筑學教育,但堅信日本本身的美感更有感染力,更值得歌頌。
關于本書
這是一本關于日本美學的書。透過此書,你能洞悉日本那些精致的產品簡約設計背后的文化基因和日本人的國民性。
核心內容
日本的八個審美意識——素、假、并、氣、間、微、秘、破,及其背后反映的日本文化。
一、素
保持最樸實的本色之美,不添加任何雜念的純真。
【案例】
無印良品的產品設計就是素的體現,它更強調產品材質的重要性,而盡量不去展現人工設計的痕跡。難怪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說了,無印良品已經被全世界所接受,但日本之外的文化之地恐怕無法理解無印良品背后的設計哲學。這種哲學就是尊重自然,讓設計隱藏在材質的背后。
二、假
人應該順應自然的想法,不應該干涉自然的秩序,而應該融入其中。
【案例】
日本庭園里落滿了樹葉之后,掃地的人一般不會把落葉掃干凈,而是留一些,這就是順應自然的表現。
日本傳統的茶室,就是喝茶玩茶道的房間,哪怕墻面破了個大洞,一般也不去修補,日本人覺著這就是順應自然的選擇。
素、假體現了日本人對大自然的無比敬畏之心。
三、并
這個概念的意思是,要考慮每一個人的感受。
【案例】
西餐和中餐里,小孩用的餐具原則上跟大人是一樣大小的,日本則自古以來就有給小孩用的餐具。
四、氣
氣場,那就是人身上蘊含的某種能影響周遭環境的力量。
【案例】
日本人的房屋就是由柱子跟房梁構筑的空間,而柱子和房梁會散發某種“氣”,這種氣就是自然之氣。柱子和房梁都是由木頭來作原料的,其本身就有一種自然的生命力,這跟用石頭那種冷冰冰的材料肯定感受不一樣。
五、間
間,就是由氣場形成的某種空間。
【案例】
日本的建筑是以柱子來區格,房間內部沒有功能的劃分,隔斷可以隨時撤掉。黑川雅之認為,這就是間的概念,空間是流動的,從室內流向自然,從這間房間流向其他人家。
并、氣、間體現了日本人的審美特別強調秩序感與和諧共生的理念。
六、微
少即是多,細微有神靈的理念。
【案例】
西方城市的形成一開始就是防御性的,一城之主為了對抗敵人,建設城堡,圍民于城內。可是日本不是,日本是先有了村落,然后這些村落形成了城市。日本城市很少有廣場,就是因為城市不是憑空建立出來的,而是在既有的村落中逐漸形成的。
七、秘
不表現全部,而是通過部分的隱秘來驅動對方的想象力。
【案例】
日本16世紀一位著名的畫家叫長谷川等伯,他有一幅名畫,畫的是松樹。如果你仔細看的話,會發現每一株松樹的邊緣都是虛化的、延伸的,沒有明確的界限,不知所起,不知所終。黑川雅之認為,這些虛化的部分,是最具有想象空間的地方,是一種隱秘的韻味。
微、秘體現了日本的審美表達會盡量避免刻意引導或者刺激別人,而是給觀看者一種充分想象的空間。
八、破
破,就是遵守既定的秩序,然后尋找一種偶然性,這種偶然性就是破的力量。
【案例】
日本有一位石頭雕刻大師,他起初會按照最初的構想來進行雕刻,當作品幾乎完成之后,他會閉上眼睛、拿起錘子,向著作品掄一錘子,這樣一件藝術品就完成了。
這位大師前邊的創作過程遵循自然、秩序和技術,而最后這一錘子,就是破的概念。
金句
1. 從古至今,位于世界最東端的島國日本,不僅受到了中國大陸各個時代的不同影響,并且在大海的懷抱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盡管如此,這種文化始終都是被中國的思想之影深深地籠罩著。
2. 微、并、氣、間、秘、素、假、破的審美價值觀,應該是我們整個東方人原始情感被推演、轉化為智慧意識的美學總結,而這也是儒、釋、道所推崇的人生哲理。
3. 日本之美的核心在于,對大自然無比的尊重。一個飽受自然災害侵襲的國家,生來就對自然充滿敬畏,于是,日本之美的根基就在于尊重自然,并且努力讓自己成為自然的一部分。
4. 日本人認為,設計師的巧思應該隱藏在材質的背后,自然的偉力遠遠高于人工的雕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