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
「秘」即隱秘,但這種給人不清晰、摸不透的這種感覺并非是無心之失。
在東方,留白是一種并不罕見的藝術手法,藝術家在畫紙中留出大部分空白,引發觀賞者更多的聯想,這便是「密」的意識。
由于氣候、風土的緣故,日本的傳統房屋有著寬大的屋檐,這也直接導致了室內光線的昏暗、導致了陰翳美學的產生。屏風畫、隔扇畫在陰翳中進一步以留白、邊緣模糊的手法讓人產生遐想,漆器、金箔的器皿通過微弱的反光表現其材質和輪廓,這些都是隱秘帶來的期待。黑川先生認為,如今把漆器、金箔器皿暴露在明亮的環境下,更是顯得俗氣和破壞其原有的光澤之美。
素
注重還原材料的本質便是「素」。許多人覺得日本設計表現出來的簡潔是日本的審美意識,黑川先生反對這個說法。簡潔只是追求還原材料之美的結果,并非目的。
為了最大化地表達材料本身的美感,和服的布料幾乎沒有經過復雜裁剪,以方形的規整的方式被拼接起來,使得對圖案、紋樣、染色的考量不需要受限于被裁剪后的形狀。方巾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方巾既可以用于包裹便當也可以用于收納物品,從另一個角度講這并不方便使用,但從方巾設計的角度來說卻能有很大程度的發揮。
日本設計沒有刻意體現人類改造自然的偉大,而注重于表現素材本身的美。
假
「假」通「借」,詮釋借助、順應之意。或許因為日本并沒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使得日本人更尊重自然、更崇尚素材。總而言之,他們更具有順勢而為的意識。
黑川先生在這里用了濃重的筆墨來講明日本和西方在房屋建筑上的區別。在「氣」一章中提及,日本房屋的空間是變化的,不存在墻壁的概念。不同家具讓空間成為了不同功能的房間,這般用途上的臨時性,便是「假」的意識。西方的房屋是家具文化主導,而日本的房屋本身就像一個大家具。進門后是地板或說是床板,人們光著腳在床板上活動,西方也只有在家具上才會光著腳。而家具是建筑的逆轉形態,不區別外部空間和內部空間,讓自身和房屋、自然融合在一起。
破
在熟練掌握「微」、「并」、「氣」、「間」、「密」、「素」、「假」七個日本的審美意識的基礎上,如果能夠進一步破壞升級,才是日本真正的「美」的誕生。
雖然七個意識都意在創造協調和秩序,但卻都是通過相反的概念來實現的。「微」和「并」是對整體性的否定,并主張自由性;「氣」和「間」討論的是人和物之外的空間,是被動的概念;「密」通過隱藏來表達;「素」不刻意去創造;「假」更是在順應時勢,不強調自我。
所有的審美意識都和破裂的風險沾邊。在很多日本的藝術作品中,不追求「完美」,反而欣賞意外誕生的缺陷。
如果要將后面四個詞圖形化,這是我給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