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本來只是想趁著雙十一囤幾袋貓糧和貓砂,結(jié)果你買了貓糧和貓砂,還買了一堆貓玩具、貓零食。
你突然被首頁的一件范冰冰同款羊絨大衣吸引了,雙十一限量預售大促五折優(yōu)惠!!!你食指一揮果斷秒殺,頗有大將風度!買完大衣,你想起來衣柜里沒有能跟大衣搭配的裙子,于是你又買了裙子,外加連褲襪、靴子、胸針、耳環(huán)、包包,還有今冬最新款的眉粉、眼影和唇膏,外加性感內(nèi)衣、豐胸霜和跳蛋!
凌晨兩點了,你還在瞪著眼睛不停地比較各家店鋪的寶貝價格,仔細地研究評論,像嫻熟的偵探一樣尋找蛛絲馬跡,辨別哪些好評是真話,哪些好評是托兒,哪些差評是顧客撕心吐槽,哪些差評是同行惡意搗亂。
這周五就要給老板提交一份市場分析報告,現(xiàn)在周四了你還沒動筆,你一邊心急如焚,一邊還在買買買……
小心,你可能已經(jīng)得了購物成癮癥。這是一種心理疾病,得治。
有各種各樣的成癮癥,除了停不下來的買買買,還有煙癮、酒癮、網(wǎng)癮、性癮、毒癮等等。
任何一種成癮,本質(zhì)上都是一種逃避--對現(xiàn)實世界的逃避。
當現(xiàn)實世界出現(xiàn)一個足夠大的壓力點,你可能就會自動啟動成癮行為,無法控制。
比如,在文章開頭的那個例子中,壓力點可能是那份迫在眉睫的報告。你非常清楚老板的脾氣,你也知道耽誤工作的代價,可是你仿佛被施了魔咒,除了買買買,你什么都干不了。
你的潛意識是這樣運作的:糟糕!工作很可能完不成了,老板肯定會大發(fā)雷霆,我得在他射出的飛刀傷害到我之前躲起來,這樣我才安全。
躲起來的方式,就是轉(zhuǎn)移注意力,逃到購物的世界中去,這樣你就不用去面對即將到來的威脅。
聽起來很可笑對嗎?你像一只把頭埋在沙子里的鴕鳥。這完全是一個小孩子的游戲。你都三十好幾的人了,還在跟自己玩這種游戲。
其實很多成人都在玩同樣的游戲,比如一天到晚泡在手機微信朋友圈的人(比如靜怡。沒經(jīng)歷過成癮怎能寫出如此深刻的文章!)。
昨天在朋友圈還看到一個朋友吐槽,祈禱自己多長出幾只手,才經(jīng)得起剁。
那么,剁手黨是怎樣煉成的?
成癮是一種逃避,而逃避行為的根源是恐懼。我們害怕了才會選擇逃跑,這是動物的本能。
要成為一種心理疾病,潛意識里得有一種“預估恐懼+逃避恐懼”的自動化模式長期存在。
這種模式,通常來源于童年,在我們最弱小的時候。
比如,父親愛喝酒,喝醉了回來會跟母親吵架,有時甚至會大打出手。
作為孩子,從第一次見到父母激烈爭吵的那一刻,我們會感到極度的恐懼而又絕望,仿佛世界末日已經(jīng)來臨。
當恐懼和絕望大到讓我們不知所措時,我們的身體會啟動求生存的自我保護模式,于是我們很有智慧地逃到另一個世界--比如眼睛死盯著墻角的一只螞蟻,進入螞蟻的世界--這樣就不用去面對、甚至可以暫時忘記父母的沖突和父親的暴怒。這是作為孩子的我們在當時能找到的最好的自我保護方式了。
我們可能就是這樣學會逃避的。這個逃避的模式進入了我們的潛意識,長大以后,當我們預估有可能發(fā)生讓我們感到恐懼的沖突和暴怒時,我們就會壓力山大,逃避模式就會自動開啟。
現(xiàn)在你明白了?剁手黨,還有各種成癮的人,其實都是曾經(jīng)被嚇壞的孩子。
你對什么上癮?你是被嚇大的嗎?歡迎你在留言里分享。
有啟發(fā)嗎?歡迎打賞靜怡,鼓勵她勤快點,多寫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