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內心都匍匐著一頭黑暗巨獸,伺機將你拖入無盡的深淵。
唯有愛與陪伴能帶給你尋找光明的力量。
1、科學家與變態(tài)兇殺者竟有一樣的大腦掃描圖?!
詹姆斯·法隆是一位著名的腦部科學家,被《華爾街日報》評為十年來成就最大的神經科學家,他擁有成功的事業(yè)、高品質的朋友,當然還有美滿的家庭!他被邀請去ted演講,他的故事被拍成電視《犯罪心理》!這是完美的人生!
可就是這樣一位杰出、成功的人,居然是一名“天生的變態(tài)”!
他花費了很大的精力,總結出一套適用于兇殺犯的大腦通用模式:心理變態(tài)者(主要是指心理變態(tài)殺人狂和其他變態(tài)的犯罪份子,這是他研究的依據和基礎)的大腦額眶部皮質以及包括杏仁核在內的前額葉皮質都功能低下!這些部位結合起來就是大腦的邊緣皮質,是人類處理和加工情感的地方,這些部位功能的缺失和低下,會使人性格沖動、暴躁、缺乏同理心,會使人在情緒性記憶、性欲和社交行為、情緒調控、行為控制上出問題。
這是他通過無數個案例、無數個大腦掃描圖,無數個實驗和無數個日夜的努力才得出來的結果!可上天和他開了個玩笑,他自己的腦部掃描圖居然和這些變態(tài)兇殺者的一樣!一位杰出的科學家的通用大腦模式居然和表態(tài)兇殺犯的一樣!?
詹姆斯·法隆覺得這一定是弄錯了!
2、充滿血腥的家族史和那些成長之路上不起眼的“罪惡”
當科學家詹姆斯·法隆的腦部掃描圖和變態(tài)兇殺者的一樣的消息被其母親所得知時,她一點也不驚訝。她提醒詹姆斯去看看他熱衷于家族血統(tǒng)研究的堂弟寫的新書《離奇謀殺:麗貝卡·康奈爾之死》,書中描寫了麗貝卡被自己46歲的兒子托馬斯謀殺的經過。
這本書再一次使詹姆斯不敢相信,麗貝卡·康奈爾是其父系血統(tǒng)中的祖祖祖祖……母,更難以置信的是康奈爾家族不只托馬斯這一個兇殺犯!在漫長的家族歷史中,用斧頭砍死生父和繼母,用鐵鍬砸傷妻子再割喉的事件和指控多次出現,這種兇手鏈在19世界末才趨于平淡,銷聲匿跡,詹姆斯和父親才遠離那血腥暴力。
這不得不讓詹姆斯再次反觀自己,他給自己做了一次全面的基因測序分析。果然,他的dna看起來很危險,有著好斗的“戰(zhàn)士基因”。
他又開始回憶自己成長經歷中的事情。例如:詹姆斯總是被家人指責與她們沒有情感上的直接聯(lián)系,很自私,他卻不以為然,后來才發(fā)現是因為他根本不在乎(缺乏同理心),他不能體會家人的感受,;又或者,詹姆斯經歷了一場慘烈車禍,受傷的老頭兒胸腔被壓破,血噴濺在他的臉上,但一分鐘過后,他根本不在乎那場車禍的喪生者,這件事以他一份夸張的口供筆錄和痛快地去魁北克參加了派對而結束;又或者,他總是在不告訴他的朋友這次旅行可能會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下就帶他們出發(fā),朋友嚇到死,他卻感到極度的刺激和快樂;在很多悲傷垂淚的場合,他卻雙眼干燥、感到極度無聊;在別人得罪他時,他會不露聲色地策劃一場長時間的報復,操縱他人,最后讓別人都感受不到那是“報復”的時候去“報復”,等等如此。
由此可見,缺乏同理心和操縱局面是心理變態(tài)的兩大特點。還有很大部分的心理變態(tài)并非是暴力,而是冷漠、甚至麻木的去面對他人,同時他們還相信操縱局面和他人才是樂趣的源泉。
詹姆斯覺得,他的朋友也覺得,他確實與普通人有那么些不一樣。可是既然他具備變態(tài)的大腦和血腥暴力的基因,為什么他又沒有成為一個“變態(tài)殺人狂”呢?
3、心理變態(tài)的“三條支撐腿”
詹姆斯·法隆自己的案例,推翻了他之前“人是天生被設定”的觀點。他自己的經歷讓他不斷去探索原因,自己為什么沒有走向犯罪的極端深淵?
一次當他泡在浴缸里,環(huán)顧四周,發(fā)現母親坐在后院一把三條腿的園藝凳上修剪天竺葵,這畫面讓他想到了“培育”的重要性:“太多的創(chuàng)傷會扼殺天竺葵的成長;但疏于修剪也會讓天竺葵生長緩慢,只有剛剛好的壓力,才能造就最大化的綻放。”
至此,他得心理變態(tài)的新理論基礎:一是額眶部皮質以及包括杏仁核在內的前額葉皮質都功能低下;二是基因出現多處高危突變(其中最出名的當屬戰(zhàn)士基因);三是童年早期經受過精神、身體或性虐待。
而詹姆斯最終沒有成為反社會的心理變態(tài),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童年沒有受到任何的虐待和嚴重創(chuàng)傷。他的母親、家人用極大的溫暖和愛去保護了他。
4、真正優(yōu)良的教養(yǎng)可以戰(zhàn)勝先天不足的基因,我們需要親社會的心理變態(tài)者
怎樣去界特殊的詹姆斯·法隆到底是不是一個心理變態(tài)者呢?
若果用非黑即白的回答方式,我也會和詹姆斯回答得一樣:“不是!”他沒有反社會的危險、沒有犯罪、沒有傷害,他還為人類做出了杰出的科學貢獻!
但是,他確實有著心理變態(tài)的“大腦”和“基因”啊!用詹姆斯自己的話說,他說一個“親社會的心理變態(tài)”!
世界亦需要“親社會的心理變態(tài)”。他們不危險、不暴力,雖然自我、自私、缺乏同理心、喜歡操縱局面、浮夸、虛偽,但他們有強的領導力、他們會帶著普通人體驗刺激、會給生活創(chuàng)造多樣性、他們充滿了神秘的吸引力。親近可愛的心理變態(tài)在流行文化中甚至被塑造成了一個浪漫的英雄,比如羅伯特·德尼羅在《大佬靠邊閃》中扮演的角色。
其實很多人內心都渴求“心理變態(tài)”,因為人們渴望打破日復一日的安全生活,他們確實需要一個帶它們冒險又能收拾殘局的“心理變態(tài)朋友”。
天生的變態(tài)不需要被社會驅逐,在幼年時,若能有安全、溫暖的人呵護和引導,創(chuàng)造一個適合其成長的環(huán)境,那反社會心理變態(tài)的第三條腿就永遠長不出來!優(yōu)良的教養(yǎng)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可愛的親社會心理變態(tài),讓他們肆意而規(guī)則地成長,帶給這個世界更多的驚喜!
看完這本書,也許捫心自問,自己是不是也有些“變態(tài)”?也想去做個腦部掃描或基因測序?沒有條件,就去書中找找詹姆斯的經歷,看自己有沒有相同的感受和狀況?即便有點對上號,那又怎樣?無論是自己,還是他人,直面、探索、引導、溫暖、保護、陪伴與愛就是答案。
你好,變態(tài)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