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下有好幾天了,原本想什么也不做,就這么靜靜的呆著,開啟我向往已久的鄉村別野生活模式,就像若無其事那般,要么站著、要么坐著,或者是躺著也行,就這樣慵懶的曬太陽。太陽曬得臉發燙,閉上眼睛,都會是暖陽,仿佛滿世界都是紅通通的。
若是一抬頭,就能看到眼前的田野風光,雖談不上唯美,卻也是質樸,有著某種原始的粗曠,再和著泥土的氣息,散發著最自然的狀態。或許人在這種狀態下最放松,不需要裝,也不需要端著,反正怎么舒服怎么來。
因為我的鄉村別墅一樓和三樓沒有裝修,只要一走動就有些塵土飛揚,再加上隔壁的親戚正在建房,沙子和石頭堆滿了我們的院子。這可把兩娃給樂壞了。沒幾天下來,兩娃已是邋邋遢遢,渾身上下全是灰,尤其天空寶寶作為男孩子,那是摸爬滾打,簡直像脫韁的野馬根本不聽使喚,若是拍一拍,那灰能抖落一地。那副憨樣瞬間秒變鄉巴佬,讓你哭笑不得。更沒想到的是,穿著漂亮公主裙的大地寶寶也抵擋不住泥巴、石頭和沙子的誘惑,也是往前沖,甚至趴在壘成小山丘的石頭上匍匐前進,那一身潔白淪落成黑炭,連小臉蛋都成小花臉。
我早已是想通了,要入鄉隨俗,總是標榜孩子要回歸自然,要接地氣,那就讓他們肆無忌憚的玩吧,回到城里想玩也玩不到。我只要在不遠處保護他們的安全就好。后來,索性我按捺不住也加入他們一起沖啊,我都直呼好玩好玩,的確充滿野趣,把城里人缺失的鄉村一課給補上了。
其實,我自己也是蓬頭垢面,穿一身大紅棉襖,把自己包裹成圓嘟嘟的球,虎背熊腰,活脫脫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大媽。反正沒有人認識,我也就不裝逼了,而且這身行頭足以拉近村民情感,畢竟方圓十里,這村連著那村,沾親帶故,都算是一家親。
不過,最初我預想和憧憬的鄉村別野生活,還是無法完全實現。我根本做不到關起門來,慢享私密的生活。鄉下家家戶戶都敞開著大門,像是隨時恭迎四方客。并且,我也低估了鄉里鄉親的那些風土人情。大凡誰家紅白喜事或是婚喪嫁娶,都要大擺宴席,而且每家都要派人去,尤其是紅喜事連禮金都免了,可以白吃白喝。我們才回來幾天,一波又一波親戚都來發帖子,有的不去還不行,因為論輩分,我都奶奶級別了,必須捧個場。
在鄉下能全方位刺激你的感官體驗,有時候靜得出奇,只聽到自己呼吸聲。有時候天還沒亮就有人起來殺豬,當豬在臨死之前那撕心裂肺的一聲嚎叫,回響在這個靜謐的村莊上空,真能把人聽哭。反正我從暖暖的被窩里驚醒,就再也睡不著了。還有哪村出家譜或是哪家建房上梁,噼里啪啦爆竹聲聲,那架勢是一浪高過一浪,不知何時消停。
更不可思議的是大白天放煙花,還是一箱又一箱的連環放,貌似個個都是有錢任性的主。要知道大白天我們根本欣賞不到煙花在天空絢爛綻放的美。后來得知這是鄉下愈演愈烈的攀比風,他們不求絢麗,只求形式。這讓我覺得那些畢生追求“人生如煙花,只要曾經絢爛過,便不枉此生”的人而言真算是某種莫大的諷刺。因為在這些鄉里鄉親的眼里,煙花只不過是人生的擺設,僅此而已。
不得不說鄉下的年味最濃,吃糍粑、打年糕、唱大戲,擺起酒來幾乎全村出動,那場面真是熱鬧。剛剛隔壁的橋上吳家建祠堂,擺了幾百桌,方圓幾百里吳姓的男人們都被邀請喝酒,據說幾百年前那都是同一個祖宗。為彰顯本村實力,還要搭戲臺,唱上個三天三夜,把周邊的鄉里鄉親都吸引過來。甚至還有從大老遠開著車搬著板凳組團來看戲的。鄉下就圖這個熱鬧,春運還沒開始,鄉下早已拉開號角,擺開陣勢,在廣袤的鄉村上演一場聲勢浩大的“鞭炮齊鳴、鑼鼓喧天”的迎新春、過大年的春節運動。回到我的鄉村別墅,自然也被卷入進來,最終構成我的鄉村別野生活。
最后,趁這股熱鬧勁,提前祝大家新年快樂,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