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同人聊天談到了讀書的事情,對于一些古書,如大學中庸論語莊子孟子一類的,我說我讀不懂。這位大哥告訴我,沒有別的技巧,讀不懂,就多讀一遍,還不懂,再讀一遍,再不懂,繼續讀一遍。讀書沒必要,一味的去求快,一味的去求多。要專注于把讀到的內容,變成自己的。能看懂,能復述,能總結,能寫出來。 想一想我自己無可厚非,我是一個熱愛學習的人,但是往往學習不得法。一開始只知道看書,不停的看不停的看。但最后我發現,不知道,看了什么也不知道,看了這些書對我形成了怎樣的影響?后來得到出來。我就開始一個接著一個的訂。知道訂閱了第七個專欄。我才發現學不過來了。以我現有的精力和時間,沒有辦法學的完?于是又回歸了懶惰。開始整天的不看,整天的不學,整天都不讀。這期間,給自己找借口,看了好多的電視劇看了好多的電影,在回想一下,自己又看了什么,還是一無所獲。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都未學完的內容,我回頭了。又開始了對專欄的學習。嘗試每周都寫點東西,并且每周都圍繞一個主題,展開自己的想法寫不好,可以寫壞,頂多就是寫的不堪入目,那又怎么樣呢?不要去關心那些,早去寫就可以了,前期的時候,寫什么都無所謂,這周的主題是深入思考。
李笑來老師也是倡導一種只字不差的閱讀方法。讀完之后。不斷的不斷的去深入思考,不斷的去重復?甚至在另一個時間段拿來讀,可能又有新的想法。這有點像記憶術里面的復習法。今天看到李笑來老師文章里說到,深入思考就是去重復的思考。從一個事件多個方面去考慮這個事情,也就是去打造這個事件多維度。
關于深入思考,普通人只是去看,是什么?而善于學習的人總是會問,為什么?
要有強烈的意思保持獨立思考,時刻洞察周邊看似平常的事情,不輕易相信別人的結論,時刻保持對看是習以為常的事情警覺,保持對外界事物的質疑。